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 交通事故我全责后如何走保险

交通事故我全责后如何走保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0-04 03:41:52 人浏览

导读:

汽车的流通性和汽车技术的提升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多发。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首先应该不要慌,确认没有人员伤亡后马上报警处理,由交警同志根据现场情况来判断双方车辆的责任,有些事一人对半的责任,有些也可能是一方全责。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跟您详细讲述关于交通事故我全责后如何走保险的问题。

  汽车的流通性和汽车技术的提升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多发。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首先应该不要慌,确认没有人员伤亡后马上报警处理,由交警同志根据现场情况来判断双方车辆的责任,有些事一人对半的责任,有些也可能是一方全责。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跟您详细讲述关于交通事故我全责后如何走保险的问题。

  一、交通事故我全责后如何走保险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针对车祸撞死人的情况,可以赔偿的保险有两种:即交强险和三者险,它们的赔偿金额与被保险人所负的责任有关。

  交强险可以100%赔付,但前提是在责任限额内。如果被保险人在事故中有责任,那么死亡赔偿的责任限额是110000元;如果被保险人在事故中无责任,其死亡赔偿限额就是11000元。 至于三者险,则是在交强险赔偿之后,若有超出部分,再进行赔偿,其赔付比例一般在80%-95%之间。其中,若被保险人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那么三者险赔偿80%;若被保险人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赔偿85%;若被保险人在事故中负同等责任,赔偿90%;若被保险人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赔偿95%。

  二、可以要求的赔偿项目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4、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5、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6、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九级伤残按照20%计算。

  7、被抚养人生活费。 另外,还可以请求精神抚慰金、财产损失等等。 情况不同,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三、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交强险合同的约定对每次事故在下列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 (一)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0元; (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元; (三)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四)被保险人无责任时,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元;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元;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元。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六条规定,交强险合同中的责任限额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其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分为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以及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跟您详细讲述的关于交通事故我全责后如何走保险的问题。交通事故后,一般第一时间当事人就会开始协商双方之间的赔偿问题,并通过交通责任认定书去划分双方之间的责任。责任的划分不会影响保险的问题,划分完之后当事人仍然可以寻求保险的补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