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财产损失 > 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能先保险理赔吗

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能先保险理赔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21 02:03:24 人浏览

导读:

对于在异地发生的交通事故其处理的流程相对于在本地来说,较为麻烦一些。但是只要是对方的全责则需要理清责任。那么,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能先保险理赔吗?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对于在异地发生的交通事故其处理的流程相对于在本地来说,较为麻烦一些。但是只要是对方的全责则需要理清责任。那么,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能先保险理赔吗?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能先保险理赔吗

  不可以由你的保险公司先行赔偿你的损失。

  对方全责,就是对方赔偿你的所有损失,对方无证驾驶,也没有保险,就是有保险,因为无证驾驶保险公司也不会赔偿的。所以,你不能要你的保险公司先行赔偿,只能找对方个人赔偿,对方不赔偿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由法院判决对方赔偿,法院判决后还是不赔偿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对方确实无力赔偿,也没有财产可执行的,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等对方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赔偿。

  关于你说的代位追偿,这个必须是对方也有保险的,且还要有商业险的车损、不计免赔、三者等,才可以要求你的保险公司代位追偿,对方没有保险的,或者有保险,但由于保险公司免责的,都不能要求代位追偿。

  二、车在外地出了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

  1、最好就近处理。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能够做到“全国通赔”。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保险公司任何分支机构递交保险索赔单证,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分支机构领取赔款,还可以自由选择取现、转账等各种获得赔款的方式。但由于每家保险公司在全国铺设的分支机构区域分布和数量不同,因此最终实现车辆保险“异地通赔”的具体范围还是有所差别。消费者的爱车在异地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一般按就近原则进行理赔办理。简单的说,在消费者报案后,保险公司将与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分支机构联系,该机构在接到通知后会到现场帮助消费者进行事故处理。从这个角度上看,规模越大、营业网点铺设越多的保险公司在异地理赔时的优势越明显。经常需要异地驾车出行的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也应对这点加以考虑。

  2、要积极沟通。一般来讲,车辆异地出险后应在出险地等待就近定损,由受理报案的保险公司当地分支机构直接完成查勘、定损工作。但是,不少消费者为了赶时间,在车辆受损不大情况下往往选择回到保单所在地后再向当地保险公司申请定损。需要提醒的是,选择这种定损方式,必须事先报案并征得保险公司的同意,否则很可能被保险公司视为错过报案期限而拒绝处理。此外,并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能采取这种定损方式,若发生损失较大的事故或发生人员伤亡,车辆必须在当地完成定损查勘。

  3、领取地可进行选择。领取赔款有就地申请领取和回保单所在地再领取两种方式。绝大多数消费者为不影响行程都选择后者。按照车险“全国通赔规则”,消费者回到承保地后,可以凭借理赔材料到分公司索赔。但若车主急需这笔赔款,也可以申请在出险地领取赔款,前提是必须属于快速理赔范围。

  三、交通事故的赔偿

  1、先交强险赔偿一部分,保险能走的走掉,三者险能走掉一部分,加上财产保全,还有政府交通保险基金也可垫付一些。

  2、出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无力赔偿,如果是承担事故主要责任的话,会按交通肇事罪处罚的。

  3、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羊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法条及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4、根据[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在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的,当事人应当尽快向交警部门报案。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异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逃逸能先保险理赔吗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