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金融法 > 互联网金融监管 > 第三方支付的有关监管政策

第三方支付的有关监管政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9 05:04:49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激烈,出现了出售支付牌照的形象,因此我国有必要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而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有关监管政策有哪些?国外又是如何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接下来法律快车为您一一...

  核心内容: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激烈,出现了出售支付牌照的形象,因此我国有必要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而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有关监管政策有哪些?国外又是如何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接下来法律快车为您一一介绍。

  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在通道方面处于核心地位。无论如何,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就是丛林法则里的弱肉强食,小公司生存空间有限,所以才有了数起出售支付牌照的现象。过度创新和过度竞争必然导致监管。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要应对传统金融的垄断,另一方面需要面对互联网巨头的海量用户的竞争。

  1.国内第三方支付的有关监管政策

  从国务院107号文、央行5号文,到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及虚拟信用卡、79号文暂停新增银行卡收单业务,再到近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10号文,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第三方支付首次被如此逐渐加码的监管,下面将重新梳理监管部门的各种文件和监管措施,以便理解监管措施、理清框架和顺序。

  2014年1月13日,国办10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跨市场理财业务和第三方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协调。明确了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主体和职责。

  3月13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出《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意见的函》。

  3月14日,原本还处于内部小范围讨论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版本流出,对支付转账限额的管理引起热议。

  3月22日,建设银行便迅速下调了快捷支付限额,至此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四大行均收紧了快捷支付限额,其中,工行还统一了快捷支付接口。

  4月10日,银监会和央行联手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出发,对有针对性的问题细化了规范,涉及客户身份认证、信息安全、交易限额、交易通知、赔付责任、第三方支付机构资质和行为、银行的相关风险管控等。

  2.国外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模式

  美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是从业机构监管的角度,将第三方支付公司是为货币服务机构,不需获得银行业务许可证,而是以发放牌照的方式管理和规范,明确规定初始资本金、自由流动资金、投资范围限制等方面内容。

[page]

  二是从功能监管的角度,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滞留的资金视为负债,通过提供存款延伸保险服务实现对其监管。

  三是对于监管范围和职责分工,规定所有货币服务机构都必须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上注册,开业前要通过认定。

  欧盟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主要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规定第三方支付媒介职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所从事的金融业务监管要求如同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样,从资本监管、投资范围、业务风险、信息披露四个角度进行监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