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标准 > 国家赔偿的方式是怎样的

国家赔偿的方式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4 06:27:37 人浏览

导读:

国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要是连一个安稳的国家都不存在的话,那也就算不上是一个好的生活条件。毕竟在动荡的中东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差。国家做的决定也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国家犯错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赔偿的方式是怎样的?

  国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要是连一个安稳的国家都不存在的话,那也就算不上是一个好的生活条件。毕竟在动荡的中东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差。国家做的决定也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国家犯错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赔偿的方式是怎样的

  一、国家赔偿的方式是怎样的

  (1)金钱赔偿:指在计算或者估算受害人的损害程度后,以货币支付的形式,给予受害人一定额度的金钱的赔偿方式。金钱赔偿的适用,一般应以不能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为前提。具体讲,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及生命健康权的;

  2)侵犯受害人的财产权,其财产已经灭失、拍卖,恢复原状、返还财产已不可能的。

  3)侵犯受害人的财产权,其财产已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或者恢复有重大困难的;

  4)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与法律规范相抵触的。

  (2)恢复原状:指负有赔偿义务的国家机关按照受害人的愿望和要求,将受害人的财产或者权利恢复原来状态的条件下才能适用。它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形:

  1)应当返还的财产被损坏,能够恢复原状的;

  2)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予以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3)恢复原状不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

  此外,国家赔偿中的恢复原状的适用范围比民事赔偿中恢复原状的使用范围要广,除了财产的恢复原状外,还包括权利的恢复原状,如恢复原居住地的户口、恢复职级。

  (3)返还财产:指赔偿义务机关将因其侵权行为的侵害而脱离受害人控制的财产,归还对该财产享有所有权、占有权的受害人的赔偿方式。返还财产的适用条件主要有:

  1)原物存在;

  2)比金钱赔偿更为便捷。如果原物已被运往外地或其下落需要查找,则不如金钱赔偿便捷。

  3)不影响公务。如果原物已用于公务活动,返还会影响公务活动时,应采用金钱赔偿。

  二、国家赔偿的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2018年5月16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检察院办理自身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284.74元。

  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赔偿法第33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统计数据,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公式,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赔偿案件,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确定了新的日赔偿标准为284.74元。另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第2款,各级检察机关自5月16日起,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

  三、与国家补偿区别

  国家补偿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国家对其给予弥补的制度。国家补偿责任在国家赔偿责任之前就已经存在。其与国家赔偿的区别为:

  1.两者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不以违法为前提。

  2.两者性质不同。国家补偿的根本属性在于国家对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填补,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补救,以体现其与普通公众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任何对国家的非难。这可以说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3.时间要求不同。国家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是损害的实际发生,即先有损害,后有赔偿;而国家补偿即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后进行。

  4.两者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国家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国家补偿责任多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

  5.工作人员的责任不同。国家赔偿制度中有追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以后要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作出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追偿,但是国家补偿制度中没有追偿制度。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国家赔偿的方式是怎样的相关内容。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所以要对房屋产权委托书十分重视,使其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能够产生法律效力,能够解决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