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责任 > 简述国家赔偿责任性质

简述国家赔偿责任性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02 12:36:56 人浏览

导读: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是指国家赔偿与其他形式的赔偿责任相区别的根本特性。在国家赔偿中,由于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往往不一致,而且国家与机关公务人员的联系程度有所区别,加之各国立法及判例制度的差异,学者们对各国国家赔偿责任性质的认识大相径庭。有的认为国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是指国家赔偿与其他形式的赔偿责任相区别的根本特性。

  在国家赔偿中,由于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往往不一致,而且国家与机关公务人员的联系程度有所区别,加之各国立法及判例制度的差异,学者们对各国国家赔偿责任性质的认识大相径庭。有的认为国家赔偿责任是国家自己直接责任,有的则认为是国家代替公务员承担的间接责任,也有人折衷两种意见,认为国家一般情况下承担自己的直接责任,只有在公务员有重大过失或故意情况下才承担代位责任。此外还有合并责任说,中间责任说等论点。

  各种见解虽然有较大分歧,但主要争论的焦点,不外乎两种:自己责任说和代位责任说。

  一、坚持“国家自己责任说”

  (一) 国家赔偿责任依法确定。随着早期“国家豁免”、“全权免责”理论的衰退,即在19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形成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规则理论的兴起,许多国家分别建立了国家赔偿制度,并立法加以确定。1989年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行政机关负责赔偿。”并规定,“赔偿费用从各财政列支”。特别是没有受到“国家豁免”、“主权免责”理论干扰。我国在1994年5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起实施,世界民主运动进程决定了国家赔偿责任被普遍依法确定。

  (二) 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国家赔偿责任主体是国家,即对于国家机关,含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其违法执行职务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赔偿主体是国家而非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赔偿的费用是来自国家财政。所以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其具体分析如下:

  1、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抽象的主体,它要行使其对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法制建设与实施的全面职能,必须借助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依法行使权力、执行职务来实现。如果发生违法侵权造成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损害,则后果应当由其代表的行政权力的主体国家来承担。依法实施赔偿,保证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在执行职务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应该从微观上看成是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错误和责任,而错误的仅仅归责于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从而错误的导致认为国家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实施侵权行为的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而应当从宏观上看总体的、根本上的错误应由国家来承担。虽错误表现在国家公务员身上,而错误的根源和根本责任在国家。故侵权行为致害的法律后果应由国家独立承担全部责任。[page]

  3、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国家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随之不断增多、加强,损害的潜在根源明显增多,侵权行为致损的情况复杂化,往往可能是多方位的综合因素引起的,由于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轻微疏忽而导致巨大的损害事故发生。由此,一方面我们要求随之国家要提供新的保护手段,而且往往这样巨大的损害赔偿责任也并非某个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所能承担的了的,只有国家作为直接的赔偿责任主体,方能承担赔偿责任和全部的法律责任,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致被侵害。

  4、受害人请求赔偿的对象是国家,而非具体实施侵权致害行为的某个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虽然国家赔偿法规定有具体赔偿义务机关,即实施违法侵权行为的致害机关,含行政机关、侦查、检察、审判和监狱管理机关,但这并不等于有赔偿义务机关就成为国家赔偿的主体。那只是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实施国家赔偿程序和具体规定。这些赔偿义务机关也是代表国家履行赔偿义务的。故其赔偿的责任主体依然是国家。

  二、 分析“国家代位责任说”

  (一)“国家代位责任说”的来历。“代位责任”是从民法“雇佣人责任”而来,即雇佣人就是其受雇人因执行职务所加于他人的损害,应付赔偿责任。在国家赔偿中主张“代位责任”的学者是把国家与其公务员间的关系看成为雇主与雇员间的关系,认为国家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并非自己本身的责任,而是替公务员违法侵权行为来承担。由于公务员财力不足,为确保被害人能获得实际赔偿改由国家代替国家公务员为被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分析“代位责任说”的理论依据。“代位责任说”的实质认为:国家承担的责任非自己的责任,而是代公务员承担的责任。其理论依据有三;1、实施违法侵权行为致害的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有主观过错;2、据此国家有权向他们追偿费用的全部或部分;3、实施侵权致害的行为人国家机关或公务员无相当财务承担较大的损失责任。我认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不是实施侵权行为人的主观心理“过错”,而是其违法执行职务而造成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损害结果。国家机关或公务员是代表国家意志执行职务,1、必须严格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律行使职权,如果违反造成后果,则标志着国家自己违背自己制定的法律致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当然国家赔偿,国家自己承担赔偿责任,起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客观违法论”,非行为人“主观公理说”。即使行为人主观无过错,违反了客观的法律标准致害受害人,国家亦应承担赔偿责任。这种以“违法”归责足以反映了国家赔偿法的本质,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有利于国家法制发展。2、至于因为国家对实施侵权行为致害的国家机关或公务员有追偿权就认为反映的“代位责任说”,此不赘述。3、因侵权行为主体财力承担不了才由国家“代位”的理论,关键错在其理论的前提是按“主观过错”已归责于侵权行为主体待定,国家机关或公务员是在其财力不足承担不了赔偿责任时由国家代位赔偿,解决的问题是代位的原因,而非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的依据。而“主观过错”归责是民法的赔偿原则,非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所以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是国家自己,而非国家代位承担的结论是正确的。[page]

  (三)此理论的世界发展趋势。不论是大陆法系国家或者是英美法系国家,特别是法国、奥地利、南非等许多国家在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上由雇主个人责任向法人责任发展,并视国家为特殊的最大法人,要求其承担更为重大的责任及扩大责任范围,而且从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发展,从代位责任向国家自己责任发展。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