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法规 > 威海市行政机关处理国家赔偿案件暂行办法

威海市行政机关处理国家赔偿案件暂行办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02 08:01:26 人浏览

导读: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取得国家赔偿的合法权利,保证行政机关及时正确地处理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处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行政机关处理赔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取得国家赔偿的合法权利,保证行政机关及时正确地处理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处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行政机关处理赔偿案件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合法、便民。

  第四条 市及各县级市(区)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级政府所属行政机关理赔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政行为的侵犯,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依照本办法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受害的公民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是赔偿请求人;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赔偿请求人。

  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第六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违法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为加重部分的赔偿义务机关。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第七条 两个以上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的,受害人可向其中任何一个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先予赔偿,然后与其他共同侵权机关分清责任,共同分担赔偿义务。

  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第八条 行政机关对自已发现的侵权损害,应主动予以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对复议机关和审判机关生效的赔偿决定或判决应如期履行。

  第九条 赔偿案件由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复议机构或法制机构审理;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未设法制机构的,由本组织中非引起赔偿案件的机构审理。

  第十条 赔偿案件审理机构的职责是:[page]

  (一)受理并审查赔偿申请;

  (二)审查被认为侵权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提出意见;

  (三)对具体赔偿方式和赔偿标准提出意见;

  (四)对违法损害行为是否属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进行认定;

  (五)拟制处理赔偿案件的有关文书;

  (六)了解、研究国家赔偿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向本机关领导提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

  第十一条 赔偿案件审理机构审理案件实行合议制;审理结果和处理决定须经赔偿义务机关负责人审批。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处理赔偿案件实行回避制度,凡案件承办人与赔偿请求人有近亲属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承办人应自行回避;赔偿请求人有权要求承办人回避。赔偿义务机关负责人有权决定承办人是否回避。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应当递交赔偿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赔偿义务机关名称;

  (三)提出赔偿要求的事实根据和理由;

  (四)具体的请求;

  (五)申请的年、月、日。

  申请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也可以到赔偿义务机关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记入笔录并填定申请国家赔偿登记表。

  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书或口头申请的,应由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押印。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的,除应递交赔偿申请书外,还应同时提交与赔偿有关的下列证据资料:

  (一)证明被申请机关确系赔偿义务机关的证据,包括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或处罚决定的凭证;

  (二)证明损害事实存在并确由被申请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所引起;

  (三)证明造成人身伤害结果的证据,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书、病历、法医鉴定、转诊手续等证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