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解散清算 > 公司清算 > 按照公司盈利破产法,很多大学已经破产了,精神更是合

按照公司盈利破产法,很多大学已经破产了,精神更是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10 06:21:36 人浏览

导读:

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人物周刊:为什么会出现以发展代改革的情况呢?刘道玉:我常说改革要有两个识,一个卓识,一个胆识。卓识就是你知道改什么,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有了卓识敢不敢去改,敢不敢去破,就是胆识了。现在并不是没人认识到
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人物周刊:为什么会出现以发展代改革的情况呢?
刘道玉:我常说改革要有两个识,一个卓识,一个胆识。卓识就是你知道改什么,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有了卓识敢不敢去改,敢不敢去破,就是胆识了。现在并不是没人认识到问题,但他没有胆识,不敢去改。这和以前有很大区别,那时有一批学校带头,像上海交大、中国科大、武大。
现在的教育不改行不行?我们不是很好吗?不是得了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第一的桂冠吗?但这讲的是量,而不是质。我们年复一年招生,毕业了以后一波波往社会上送,反正不包分配还照收学费,学费还越来越高了。这样我们的大学休想有世界一流水平,休想有世界一流大师。
人物周刊: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刘道玉:有,中国需要一场教育改革的启蒙运动。为什么?第一,很多搞教育的不知道改革、不懂得改革;第二,现在中国社会大多数人还置身改革之外,他们所思所想还是应试,还是怎么择校、怎么培优、怎么考高分、怎么上重点。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推动改革?
西方大学的精髓我归纳了10个字:独立、自由、民主、指引、批判。这是西方大学近千年锤炼出来的。中国大学有吗?没有。大学的独立自治在世界教育界是通例,大学民主是最高原则,指引精神是科学大门的钥匙,没有批判精神就没有创造。这是我的思考,虽然我不能改变什么,但希望留下思考所得的一些东西,希望它能够警示后人。不过,现在大学的管理者们,甚至教授(jiaoshou)们,让我放心不下。
人物周刊:放心不下他们什么?
刘道玉:现在高校用人混乱、教授(jiaoshou)成堆啊。大学间互相攀比,看你有多少教授、博导,有多少院士、多少博士点。80年代职称是国家评定的,现在学校自己评,连博士点都下放了,评博导就更不用说了。学校的干部,一天书都没教过就留下来当教授、博导;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在第一线教书,终生提不上教授、博导。
那时候校长都不是教授,现在所有干部到了年龄都是博导,我们那时留苏回来的博士都当不了博导。我有一个朋友在英国非常有名,他是院士但不是教授,因为他们一个系只能有一个教授,不退休、不去世就不能代替。但谁也没有说他是个讲师水平一定不高。教授是教学岗位,你可以当院士但不能当教授,这是教席制。中国既没有教席制也没有教授定编,可以无限膨胀。我们那时教授少,有大量的讲师,是一个金字塔,基础是讲师、助教、副教授。现在是倒金字塔,助教少,讲师少,副教授多,教授更多。
按照公司破产法,
很多大学已经破产了
人物周刊:现在可以量化攀比了,有大学排行榜,每年都搞。
刘道玉:排行榜争议很大。美国有700多所大学联合抵制排行榜,但也有大学赞成。我觉得,排行榜作为参考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对于办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做排行的人要端正、求实,参数要科学、公正。05年《泰晤士报》把北大排到世界第17位,07年都排到了第14位,北大都成为了世界第14位的大学,显然是胡搞。它把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北大的学术地位挂钩,指标上北大其他都很靠前,科学研究是零分。
作为学校要正确看待排行榜,不以榜喜,不以榜忧,实事求是看待。北大说要在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是胡吹,21世纪中期都达不到,它现在列不出任何一个大师来,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人物周刊:谈高校发展问题,"合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刘道玉:大在中国自古是一个情结。讲朝代要大汉、大宋、大清;讲街道要大街、大道;讲建筑要大厦、大楼。现在的书本尺寸也越来越大,书架都塞不进。大家喜欢追求形式的东西。普林斯顿大学就没有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他们认为这会分散精力,但是你能说它不是世界一流大学吗?国内的大学,已经很大了,你像吉林大学,合并了那么多,还要跑到珠海去办分校。我想提个醒:重点大学在异地办分校一定要尽快刹车。
人物周刊:"合校"风之后,是"大学城"风。
只觉得对不住妻子
人物周刊:免职以后,您在做些什么?
刘道玉:我因为改革步伐太超前被免了职务,校长待遇也取消了,现在没有任何级别和津贴,只是一个退休教授的待遇,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我已经知足了。我这20年也经历了一些事情。但我一直没有停止写作,平均每年发表的文章在8到10篇,每年一本书。我还办过一个民办学校,但是由于投资不足,学校6年以后垮台了,对我也造成了很大伤害。现在虽然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但我用孔子的"三忘"来激励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还在关注中国的高等教育,继续呼吁教育改革,呼吁来一场中国教育改革的启蒙运动。
人物周刊:现在您的生活恢复平静了吗?
刘道玉:算是吧。当然,看到一些不良现象还是会拍案而起,却又爱莫能助。生活安静,但不能停止思考。我感到满足的是思维能力还很好,记忆力基本没有衰退。作为一个思想者、知识分子,如果失去思维能力和记忆,将是非常痛苦的,什么事也做不成。
人物周刊:也有人在骂您,说您是大骗子,搞个人崇拜,说您很极端。
刘道玉: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观,我不会生气。我是什么人我自己清楚。有人说我改革得很好,我也不飘飘然,我说我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我只想做事,不去争一官半职,现在惟一还在搞的就是刘道玉教育基金会。我写的《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读者买一本书就等于捐赠了2.2元给基金会。
人物周刊:后悔过吗?痛苦过吗?
刘道玉:真的没有后悔过。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失眠过一次,没有影响过一餐饭,也没有影响我做学问。
免职以后,我夫人痛哭一场,让我很心痛。我夫人是我同班同学,没得过我任何好处,为我失去的却又太多。因为我当校长,她放弃了出国机会,不让人说我们搞特殊化。有一次,在食堂买饭,饭做糊了,有人骂,"他妈的让刘道玉来吃一吃。"我夫人就在后面排队,她听了以后很难过。所以免职后自己不觉得委屈,我妻子受了委屈。我受审查的时候她正好要申请提教授,因为不愿被人议论,放弃了,所以到退休还是副教授,她的学生都是教授了。我觉得我很对不起她。
人物周刊:什么时候对您的争议才会过去?
刘道玉: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我的争议越来越少了,对我的认可越来越多,包括有些那时候对我的改革有不同看法的人、有批评的人后来也认可了。很多人都认为,那个时候是武大的黄金时代,认为我带武大前进了,而不是倒退。

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