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律责任 > 论股东抽逃出资的权利限制

论股东抽逃出资的权利限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15 16:54:47 人浏览

导读:

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文称《公司法》(规定,股东在出资以后不得抽回其出资,否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股东抽回出资是否就丧失了股东的资格或者其行使权利受到限制了呢?对此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而言,抽逃出资者的股东权利是

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文称《公司法》(规定,股东在出资以后不得抽回其出资,否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股东抽回出资是否就丧失了股东的资格或者其行使权利受到限制了呢?对此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而言,抽逃出资者的股东权利是应当受到适当限制的。 

  公司作为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而公司的全部资产主要包括股东的投资即注册资本和对投资与贷款应取得的收益。因此,公司的注册资本对公司承担债务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并成为公司实力与信誉的标志。为了确保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有效,传统的公司法理论确立了公司资本的三大原则:资本确定、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原则。资本确定原则要求公司资本总额应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在公司成立时认足、缴足。资本维持原则要求公司应当维持与公司资本总额相应的财产。而资本不变原则要求公司资本总额,非经法定程序变更章程,不得改变。1  

  从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原则的要求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能在公司登记之后随意抽回出资。对此《公司法》第34条有明文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公司法》还在第209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这些规定主要是着眼于抽逃出资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从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方面强调出资者对国家应负责任的。2 然而发起人在公司成立,获取股份后,将自己原始投入的资金又抽回,实际上形成一种变相的虚假出资。3 而我国《公司法》第25条,股东不按照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仅规定了虚假出资者对公司设立时其他股东的违约责任,却没有规定抽逃出资者对其他股东和公司的民事责任。 

  抽逃出资者已经取得公司股东地位,其行为直接侵害的是公司其他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及公司本身的利益。对公司而言,出资人的出资在公司成立后已经成为公司本身的财产,出资人不复享有所有权,抽逃出资显然构成对公司财产的侵权行为。对债权人而言,如果抽逃出资者在抽逃出资后没有补足其出资,在公司分红时还要求自己的份额,当然使得公司对债权担保财产的减少,侵犯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对于那些没有抽逃出资的股东而言,抽逃出资者违反了公司成立时关于出资的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不让他承担违约责任是不公平的。4 可见虚假出资者的责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惜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不管是对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都十分缺乏。 [page]

  可是笔者也发现,抽逃出资的现象似乎是中国特有的突出现象,其他国家这种情况十分少见,相应的立法例也很少。这可能是与我国实行法定资本制要求的注册资本过高有关。法定资本制要求公司章程所确定的注册资本,在公司成立时必须由股东一次性足额认缴完毕,公司才可以成立。而我国法律要求的注册资本高于公司实际需要的数额,客观上造成了公司成立后资本金闲置的现象。于是有些人为了达到公司成立的目的,在公司成立前将资金或财产转移到公司,公司成立后再抽逃出资,以规避法律。可是如上所述,抽逃出资也确实对公司及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法律还是有对抽逃出资者的权利做相应限制的必要。 

  法理一般认为,股东未缴纳出资之类的设立瑕疵并不否认其股东资格5 ,可是这种股东权的行使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有的国家对那些认购股份而不缴纳股款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就有限制其权利的做法。如英国有“股份留置权”的规定,如果认购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缴纳股款,公司可以留置其股份并出卖。如果卖出价金高于其股款,高出部分还给认购人;如果不够补偿其股款,则认购人成为公司一般债务人。笔者认为对抽回出资者的权利也应当做类似的限制。比如在公司分红的时候,公司可以留置其应得的“股利”,在抽逃出资者实际交还出资及利息或补足出资及利息以后,才能将股利实际交给他。或者将其应得的股利直接抵冲其抽回的出资及利息,如果股利高出其抽逃出资额及利息,可以将高出部分实际分给抽逃出资人;而如果应分的股利不够补偿其出资额及利息,对于不够的金额,抽逃出资者仍负有补足的责任。6 另外,如果公司已经破产,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解散,而抽逃出资者按照《公司法》第209条规定仍不能履行其出资义务时,抽逃出资者也不能免除其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即仍要就资本未充实部分直接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所以,按照上文的分析,现有《公司法》关于股东抽逃出资的规定显然过于简单,从制度设计的衔接和合理性考虑,应当对抽逃出资的股东的权利予以限制,或者相应地剥夺其股东资格。 

    

  1参见江平、方流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1994年9月第一版,第73页。 

  2参见曲珍英:《论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规定》,《政法论丛》2000年10月。 

  3参见王昌学主编:《市场经济犯罪纵横谈》,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89页。 

  4参见陈 :《公司设立者的出资违约责任于资本充实责任》,《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第45-51页。这篇文章把抽逃出资作为出资义务不履行的一种形式,而 “出资义务不履行”是公司设立者违反出资义务的典型行为,按照资本维持原则,公司设立者应当对之承担出资违约责任。这里的违约,不仅指违反了发起人协议,也指违反章程。“章程是由股东(或发起人)约定而成的,从这点而言,它确属一种‘约’,然而却不是合同之约。公司章程规范的不是股东个别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股东与股东全体、法人成员与法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章程不同于约束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也不同于多数人的合同。”基于章程的性质,公司登记成立后,抽逃出资者抽逃出资并不是要向未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而是直接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page]

  6参见蒋大兴:《公司股东资格取得之研究——一个经验,理论和规范层面的报告》,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0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3月号,第411页。 

  7抽逃出资者抽逃出资,占用了公司的资金,应当参照银行利率付给公司抽逃日期内的资金利息。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