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倾销行为 > 商品倾销 > 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商品面临反倾销分析

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商品面临反倾销分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2 09:59:47 人浏览

导读: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贸易往来日渐增多,反倾销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我国按照WTO规则不断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反倾销的泛滥却已使我国成为最大受害国。本文在详细阐明我国商品遭受反倾销的多重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提出

  摘 要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贸易往来日渐增多,反倾销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我国按照WTO规则不断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反倾销的泛滥却已使我国成为最大受害国。本文在详细阐明我国商品遭受反倾销的多重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WTO 反倾销 对策

  引 言

  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出口商进行倾销可能是出于垄断或扩大市场、处理过剩生产能力等考虑,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在客观上都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威胁。为此,WTO及其前身GATT都制定了反倾销协议,各国也制定了自己的反倾销法规,对倾销行为进行打击,以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但由于反倾销协议本身存在两面性,使许多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滥用反倾销措施进行贸易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口额的增大,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基本处于顺差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外有关竞争者利用反倾销法,频频指控我国出口商品倾销。从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盐类和闹钟发起第一宗反倾销调查,至2000年9月初,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总数已达378起,涉及我国出口商品二十多个大类中的绝大部分类别,总金额至少有100多亿美元。而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又急剧上升,由入世前年均30.6件(1990~1999)升至入世后年均47件(2000~2004),2005年更达到了51件。另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我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1.加入WTO后,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这是根本原因。

  由于入关后,外贸商品的平均关税下降,中国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带来对外贸易额的急剧增加。

  资料来源:国研网数据库

  仅入世3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翻了一番,2005年的增长率也在15%以上。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德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必然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一方面给予了进口国人民更好的选择,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对其国内的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因此,部分国家便会在本国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在外贸政策方面利用WTO的反倾销条例,设法削弱我国产品比较优势。我国商品往往是以价格低廉而行销各国,若加以高额的反倾销税,我国商品将会失去价格优势,对于缺乏品牌效力的国货来说其竞争力便会大打折扣。从长期看,市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趋势也日趋明显,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出口额必然持续增长,那么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控诉也是必然的和长期的。

  2.“非市场经济”定位是反倾销增多的内部原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涉及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安排,将中国定性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这一定性从2002年起维持15年。这样,我国的国内价格被认为不能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因此需要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倾销幅度,并且在选择替代国时经常选择较发达国家,而不考虑我国人力资源、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其结果是我国被认定为高幅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近年来,市场经济待遇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国外对我国商品反倾销中最重要的问题。

  3.产品单一、市场集中、管理缺失是三大外部原因。

  我国出口产品差别大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低,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国内的需求能力,导致总体供大于求。绝大部分企业是采用接单生产,价格主动权在国外中间商手中,出口企业为了获取定单,不得已采用相互压价行为。还有部分企业采用保本甚至亏本出口,靠出口创汇后得到国家的出口补贴获利的经营模式,这些都压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

  从出口结构来看,市场过于集中。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商品中有65% 用于出口欧美市场。另在1990~2003年间,我国对前9个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0%以上。近年来我国在出口市场多元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上述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欧盟、韩国都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的主要国家,这就表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与反倾销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除了产品结构和市场集中的问题外,管理缺失也是重要原因。国外企业遭受反倾销指控时,都有行业协会等组织出面来协调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防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尤其是杜绝个别企业的低价倾销行为。而我国虽然也有相应的行会组织,但在此方面的作用一直得不到发挥。

  4.企业应诉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反倾销问题,本质上是个法律问题,只有积极应诉,才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惟一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反倾销问题上应诉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知道如何应诉;二是国外律师费用过高,涉案金额较小,不愿负担;三是“搭便车”思想,希望其他企业应诉,自己共享成果;四是市场很大,可以转移到他国出口。这些因素导致超过50%的案件无人应诉,而在反倾销案中,如无企业应诉,控方即可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原则”,利用对其更有利的数据判定反倾销成立,所以我国反倾销案80%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更使国外的企业对中国的反倾销指控有增无减。

  应对反倾销策略

  1.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完善市场经济环境,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地位的被动局面。

  我国政府有必要按照市场经济国的条件,加快在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采用改制上市、民营私有等在内的多种手段加速产权制度改革,并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平竞争,同时放开政府对劳工工资、生产资料及资源、产品价格、产量的控制,真正建立市场经济的价格运行机制,则完全可以要求再次确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地位。倘若还不能取得市场经济国地位,则可诉请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裁决。另外,有效的产权安排能够减少企业在出口中的倾销行为,并激励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为了自身的利益积极应诉,从而减小反倾销造成的损失。[page]

  2.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营销观念,提高产品综合竞争能力。

  我国出口企业也应根据现代营销学思想,以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尽快转换现有的竞争模式,摒弃纯粹以廉取胜的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学会运用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出口产品“一流原料、二流加工、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命运,真正树立起精品意识。多发展高科技产品,突出产品的差异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出口产品优质化、多元化来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同时在制度安排上可以考虑“优质高价出口原则”。这一准则首先强调的是“高价”,一种国内产品在向同一海外市场外销的活动中,并非外销价格低的企业赢得市场。外销价格的比较在经过技术处理后可统一在离岸价上进行,由海关设置“价格门槛”,出口产品的外销价格只有高出这一“价格门槛”才能溢出海关输往目标市场,在这个意义上说,“优质高价出口原则”亦可称为“最低出口价格准则”。这一准则的确立和有效进行,有助于彻底解决我国出口低价竞争的老大难问题,并把出口竞争由低价竞争引向高质竞争。

  3.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60%~70%销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类别和数量增长迅速,与这些国家鼓励进口原料型商品,限制进口加工型制成品以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产生矛盾。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应注重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现有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尤其要加强对印度、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开拓。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为我国商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正由于这些国家购买力有限,我国的产品较之发达国家的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若配以较高的质量,也可以再次树立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

  4.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政府对行业协会权力的逐步下放,行业协会要尽快完善应对反倾销的职能,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就目前反倾销应诉中面临的形势和我国行业协会的实际情况,我国行业协会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行业会员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的协调;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通报国外反倾销动态;建立行业反倾销基金,同时作为反倾销申诉的申请人;协助企业对外应诉;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组织的联系;代表行业利益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或者对外游说和交涉工作;贸易信息和贸易事务等其他服务。

  5.企业积极组织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降低损害程度。

  近年来,许多国家改变了过去对我国所有企业裁定统一反倾销税率的做法,只给符合条件的应诉企业“分别裁决”,而对不参加应诉或在应诉中不予配合的企业裁定一个“统一税率”。有鉴于此,只要企业认真准备,努力抗辩,是有可能取得有利的结果。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操作规则,对积极应诉的企业给予奖励。具体应诉中,企业除了要聘请精通WTO规则、国际法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抗辩外,关键是做好举证工作,就被诉企业情况、国内市场、起诉国销售情况、生产成本等内容,在律师指导下填写问卷调查。这也有赖于国内反倾销律师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有赖于国内反倾销基金的尽早设立。

  参考文献:

  [1]张锡暇.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红蕾.国际贸易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周建萍.我国出口产品面临反倾销的现状与对策.统计观察,2004,(4).

  [4]钟芸香.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措施.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5]崔连珍.对低价倾销的思考——欧盟CR法案的启示.中国科技信息,2005,(5).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