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反倾销 > 企业反倾销 > 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技巧

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技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2 16:43:40 人浏览

导读:

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技巧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头号反倾销受害国,国内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产业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我国大部分涉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如何做好反倾销预防工作、掌握应对技巧仍旧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经验。据此,本文将从基

  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技巧

  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头号反倾销受害国,国内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产业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我国大部分涉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如何做好反倾销预防工作、掌握应对技巧仍旧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经验。据此,本文将从基础、预防、应诉三个环节提出建议。

  一、基础环节

  1.全面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加强对有关国家反倾销法规的了解。

  由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是成员国之间反倾销的主要依据,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首先全面了解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反倾销法规。只有这样,在应诉时才能有备无患。

  2.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健全完备的信息情报资料系统。同时主动收集国外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信息,是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基础。

  当前着重应该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按照国际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商务档案,包括公司的各种协议合同、商务信函、收支票据等等。这样,一旦发生反倾销诉讼,企业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备齐所需资料。二是因为判断倾销行为是否存在的要素之一是看损害是否存在,即被调查产品是否给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建立造成实质性阻碍。因此,应诉企业平时就要注意收集国外市场商情相关资料,为企业进行无损害抗辩时提供证据。

  二、预防环节

  1.灵活运用价格竞争策略,确定适当的出口价格。

  就传统产品或技术上已经成熟的产品、产业来说,发达国家没有采用价格竞争手段,而是主要采取服务、质量及对外投资等非价格手段。但是,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还是依靠价格竞争手段,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灵活运用价格竞争策略。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根据目标市场的价格状况确定、及时调整出口价格,使其与进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相当或略低一点。因为国际反倾销法将进口倾销幅度不超过2%视为“可忽略不计”,不足以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千万不能大幅度低价出口。在出口商品数量达到一定的比重后,应当在适当增加数量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装潢、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高售价。即使数量较小的商品,价格也不能压得太低。

  2.制定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把握开拓市场的节奏,避免产品集中。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市场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其他的新兴市场。即使企业一时无法立即分散产品至其他的新兴市场,也应该避免对某一特定区域集中销售的现象。从西方反倾销实践来看,对某国的某一商品进口增长过快,最容易引起国内同类产品竞争者的指控。

  3.积极与政府、行业协会开展协作,建立多种信息来源渠道,为更好的开展预警工作奠定基础。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积极主动与政府、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保证信息互通,在应对反倾销中掌握主动权。

  另外,如果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听到对方有反倾销的风声时,应当特别小心,可能对方正在为提出反倾销而准备有关的证据(主要是确定倾销的证据),因此出口企业要注意调查出口战略。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对该国国内生产商进行全面调查,如生产、经营状况等。

  (2)对该国进口数量进行调查,根据我国出口的总数量,分析我方所处的地位,并根据企业的长期出口发展战略来决定是否应诉。

  (3)有条件的话,主要出口应诉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商量可能采取的措施。因为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出口数量,而不是某企业的出口数量。

  (4)与对方进行沟通协商,给予适当的承诺,尽量避免反倾销的发生。

  三、应诉环节

  1.反应快是应诉反倾销的基础。因为许多国家的反倾销法案都规定了应诉的期限,尤其是从调查公告到初裁,通常只有40天的时间;而留给企业回答几百页的问卷调查的问题的时间,也只有几个星期。反倾销案件发生以后,企业应快速做好应对的准备工作。

  2.反倾销立案后,相关的中小企业要团结协作,集体作战。反倾销针对的是一类产品,而不是一个企业,因此起诉国很重视应诉企业在产业中的代表性,群体应诉往往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况且,整个产业集体应诉还可以大大削减应诉的经费。

  3.聘请经验丰富、业绩优秀律师。

  选择律师时一般应考虑几点:(1)律师代理反倾销案件的经验和取得的案件结果;(2)对于外国律师要考虑其代理“非市场经济国家”和中国反倾销案件的经验;(3)对涉诉产品的了解程度;(4)代理费多少;(5)外国律师还要看其对中国的国情是否了解,等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