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反倾销纠纷 > 欧盟反倾销:受害者只有中国?

欧盟反倾销:受害者只有中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3 22:19:20 人浏览

导读:

在经历了9个月的沉寂之后,9月初欧盟再次对中国产品频频举起反倾销“大棒”:9月4日、5日,欧盟分别对中国产的柠檬酸和味精发起反倾销调查;在经过了15个月的复审后,欧委会又建议对中国产节能灯再征收1年的反倾销税;而正在反倾销利剑下苦苦挣扎的中国鞋

  在经历了9个月的沉寂之后,9月初欧盟再次对中国产品频频举起反倾销“大棒”:9月4日、5日,欧盟分别对中国产的柠檬酸和味精发起反倾销调查;在经过了15个月的复审后,欧委会又建议对中国产节能灯再征收1年的反倾销税;而正在反倾销利剑下苦苦挣扎的中国鞋企,最近又要迎来欧盟的反规避调查……

  而与此同时,一种强烈的“反思”声音也自欧盟内部响起: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公开表示,虽然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贸易惩罚性措施经常是合理和正确的,但如果反倾销措施限制了欧盟企业追求合理利润的经营战略,或像在中国节能灯案中公然不顾欧盟确定的节能政策和欧洲生产的现实,也会事与愿违。难得的沉寂期

  事实上,目前欧盟正在对贸易政策的“反思”进行论证:2006年12月份,欧盟贸易委员会发布“绿皮书”征求公众意见,对包括反倾销在内的贸易措施展开1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评估和讨论。“绿皮书”征求意见的结果会在近期对外公布,届时欧盟委员会将重新审视反倾销等贸易措施。

  回顾近年来我国产品遭受来自欧盟的贸易调查可以看到明显的起伏:2005年、2006年欧盟分别对中国发起9起、12起贸易救济调查案,而进入2007年,来自欧盟的贸易救济调查出现了一个难得的沉寂期。

  “欧盟内部利益集团一直在进行激烈的博弈,表现的平静和贸易救济案的突然增加只不过是这种博弈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已,”番禺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表示。在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调查案中,吴振昌曾发起组织了“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代表中国鞋企与欧委会“大战了几个回合”。去年10月4日,欧盟最终裁定对中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设限时间由此前的五年缩短为两年。

  博弈还将继续

  今年,一系列数据变化再次引起欧盟生产企业的关注:自开征反倾销税以来,中国各地出口澳门的皮鞋数量明显增多。最近,欧委会宣布正式启动对中国皮鞋的反规避调查。所谓“规避”是指一国商品在被另一国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生产商通过“绕道”等手段减少或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由于取证容易,反规避调查的杀伤力往往不亚于反倾销调查。

  无论是反倾销还是反规避,欧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欧洲的许多大型企业已经把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东南亚国家,或是进行全球采购,而局限于保护本地产业的贸易救济政策将会伤害欧洲企业的利益。

  欧盟发布绿皮书后,除了在网上公开征集意见,还特意在北京举办了研讨会,听取中国企业的意见。南海万邦鞋业的郭炜文曾代表“鞋业应对联盟”参加研讨会并发言。郭炜文认为,欧盟对华鞋产品的反倾销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利益各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到底应该保护已趋落后的产业,还是应保护欧盟的整体利益。

  欧盟发布绿皮书,对其贸易保护政策进行反思,显然是因为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即使频频挥动反倾销大棒,只会迫使已经全球化的欧洲企业从一个生产基地走向另一个生产基地,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从这一点上看,欧盟必将顺应全球化的大局,调整贸易保护政策,但这种调整也不会一步到位,因为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还将继续。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