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家狗咬破了皮。我们要负全责吗?

更新时间:2019-11-02 04:37:24人浏览
问题描述:
别人家小孩到我家来玩耍,被我家狗咬破了皮。我们要负全责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3725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被打预防针的狗狗咬了,最好要打针以防得了狂犬病,不打预防针不安全,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因狗狗打预防针可以预防狂犬病,但被咬的人没打预防针还是会被感染狂犬病。  (1)被狗狗咬了之后,首先在家里简单的处理,以防深度扩散,如有流血最好先挤出伤口周围的血,然后用20%的肥皂水冲洗,用烧酒或5%的碘酒反复烧灼伤口。  (2)立即到当地医院或者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处理伤口,按疗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严重还应该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由于感染到狂犬病临床上基本上没有治愈的希望,因此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建议正规注射狂犬病疫苗。
2019-11-02 04:37:24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821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赔偿依据:《侵权责任法》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中 对于如何要求赔偿有详细规定。《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司法解释:168.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2??建议:起诉狗主人要求损害赔偿,通过法院判决把狗主人侵权事实确定下来,也为将来万一患狂犬病保留司法证据。法律规定的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是1年,但民法通则司法解释规定,明确了隐性伤害“狂犬病”的诉讼时效是在病发确诊后开始计算。
2019-11-01 17:42:26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1724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被狗、猫咬伤是否发病首先决定咬人的狗、猫是否带狂犬病毒,其次咬伤程度和部位。 一般定期打过预防针的正常狗狗、猫猫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是疯狗、病猫就得重视了。如果咬你的狗、猫是健康的,并且你的皮肤没有被爪破 (狂犬病毒传染的主要宿主,狂犬病一般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而猫、狗都会用舌头添自己的爪子,有一定几率把狂犬病毒带到爪子上,所以抓伤后也会有可能感染到狂犬病) 或被咬破,那就不必担心。被狂犬、猫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 1、 要看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如果疯狗、病猫咬人时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它们的唾液中所带的狂犬病毒就比处于发病后期时少。 2、 咬伤是否严重也影响被咬的人是否发病。大面积深度咬伤就比伤口很小的浅表伤容易发病。 3、 多部位咬伤也比单一部分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 4、 被咬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正确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 5、 通过粘膜感染发病较咬伤皮肤感染发病难,而且病例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 6、 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较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 抵抗力低下的人较抵抗力强的人更易发病。??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至发病的这段时间,称狂犬病的潜伏期。 这段时间可以是几天,几个月或几年,及至20来年。一般3个月以内的占85%,6个月以内的占90%,1年以内占96%,1年以上发病只占全部发病的4%,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狂犬病专家1994年介绍,具有确切科学数据的最长潜伏期为19年零6个月,这就是说,凡被疯狗、猫或可疑疯狗、猫咬伤而未作预防处理者,即使过了几年或十几年,仍有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 一般被咬后只要及时打了预防针,就没什么事的,完全没必要担心会得狂犬病!?? 被狗、猫咬伤后,应在两小时之内严格处理伤口。 如:用针刺伤口周围皮肤,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接着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冲洗半小时,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然后用烧酒或5%的碘酒或75%的酒精反复烧灼伤口。如果伤口靠近头部,则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或周围作浸润注射,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伤势严重应同时加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等。
2019-11-01 08:04:50
赵波律师
服务地区-河南郑州
你好:有责任的,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2019-10-30 19:26:3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肇事司机全责却拒赔受害人该怎么主张赔偿
肇事司机全责却拒赔受害人该怎么主张赔偿
肇事司机全责却拒赔受害人主张赔偿应该向交管部门申请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则可以向法院起诉肇事人及保险公司。若是不肯垫付医疗费,追偿方式为:可以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
交通事故
人浏览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第七十九条违反管理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先签责任认定书还是先赔偿
先签责任认定书还是先赔偿
一般交通事故是先签责任认定书再进行赔偿。根据法律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在制作后三日内分别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可以采取
交通事故
人浏览
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撞死名贵狗,责任怎么承担?
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撞死名贵狗,责任怎么承担?
本文为大家提供详尽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撞死名贵狗,责任怎么承担?”内容,由法律快车交通事故栏目组编辑总结。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撞死名贵狗,责任怎么承担?【案情】20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
人浏览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
合同纠纷
人浏览
你好:有责任的,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诬告别人会负法律责任吗
诬告别人会负法律责任吗
诬告别人会负法律责任。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小孩受人教唆踢伤邻居家小狗,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小孩受人教唆踢伤邻居家小狗,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由教唆人承担责任。不满10岁的小孩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教唆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小孩踢伤邻居家小狗这一行为,应当能够预见到可能导致的后果,却依然实施
动物致人损害
人浏览
被别人家饲养的动物咬伤了属于侵害人身权的侵权行为,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者受工伤的,被疯狗咬伤的,劳动者可以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的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关于狗咬人了怎么赔偿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如下:第一,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别人有没有逗狗呢?如果没有,可能要承担全责。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谅解书怎么写
民事谅解书怎么写
民事没有谅解书,只有刑事纠纷才会有谅解书。民事纠纷中双方可以调解。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民事调解
人浏览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如果你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打架不接受调解拘留吗
打架不接受调解拘留吗
打架不接受调解不一定会拘留。也有可能仅仅处罚款。法律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民事调解
人浏览
你好,应负全责。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养权判了,若满足如下情形还可以变更的:1、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自行变更抚养权;2、一方或双方主动要求变更,且存在直接抚养方患病或虐待子女、不履行抚养义务等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
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
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包括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若是经过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民事调解
人浏览
司法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司法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司法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为有效。调解是指案件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的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制作调解书的活动。法律规定,调解书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
民事调解
人浏览
是对方没有按照调解书履行还是你后悔签调解书,要看情况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了怎么私下调解
起诉了怎么私下调解
起诉了私下调解的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制作调解书。调解书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若是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以此调解书起
民事调解
人浏览
你好,是在法院里调解的吗?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调解书如果签字了他不给钱怎么办
调解书如果签字了他不给钱怎么办
调解书如果签字了对方不给钱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民事调解
人浏览
你好,这种情况风险较高,建议听取专业意见,谨慎核实清楚,尽量降低或消除风险。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