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了,土地撂荒村集体能收回吗

更新时间:2011-04-01 15:46:14人浏览
问题描述:
农民进城了,土地撂荒村集体能收回吗?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律师团队律师
服务地区-安徽合肥
不清楚这方面的规定,按道理应该可以
2011-04-01 15:46:14
訾宏红律师
服务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
咨询主管部门。
2011-04-01 15:35:01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村委会有权收回村民承包的土地吗
村委会有权收回村民承包的土地吗
我们都知道,法律规定一切土地归国家,村民也是没有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但村民可以对土地进行经营承包,那就有了经营权。但是,如果承包人由于对土地的经营不当又或者荒废了
农村土地承包法
人浏览
无偿收回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收回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四)、(五)两项以及《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基本农田保护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区别
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区别
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区别:通俗的讲,征收就是给你一笔钱,这块地跟你以后没关系了。征用,就是可能要给你一笔钱,暂时借过来用一下
征地补偿
次播放
能否收回农民进城务工后原承包的土地
能否收回农民进城务工后原承包的土地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村组织不得以农民进城务工为由收回承包地,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可委托他人代耕或通过转包、出租、转让
农村土地承包法
人浏览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
土地管理
人浏览
土地确权机关是依法有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行政机关。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确权的权利主体为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就是说只有乡级或县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租用农民的土地合法吗
企业租用农民的土地合法吗
只要企业租用农民土地符合法律规定的用途,并且是通过相应规定程序取得的,那么就是合法的。注意: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
房地产
次播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除了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五种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流转形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条件下,将
征地补偿
人浏览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形式有哪些?1、家庭承包家庭承包,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分配、人人有份的原则,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一种承包方式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的文件里里可以查到,如果你们农村的承包土地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的。。。。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当地的政策执行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咨询主管部门。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