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共同犯罪 > 教唆犯 >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存在哪些区分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存在哪些区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8 07:30:54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导语:关于间接正犯与及教唆犯之间,他们存在着怎么样的一些区分问题,主要的内容是具有哪些详细要求,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是需要把握与及区分的,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与你一起探讨,为你整理下文。教唆犯...

  核心导语:关于间接正犯与及教唆犯之间,他们存在着怎么样的一些区分问题,主要的内容是具有哪些详细要求,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是需要把握与及区分的,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与你一起探讨,为你整理下文。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故意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决意的人。教唆犯成立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2)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按照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page]

  (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教唆的故意,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为,所以仍构成独立的教唆犯。但是,考虑到教唆行为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对于这种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可以用一个小案例来帮你理解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甲教唆乙(乙为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去杀人,甲和乙是共犯,甲是教唆犯。甲教唆丙(丙为未满14岁)去杀人,甲是间接正犯。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