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心理 > 过失犯罪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9 07:07:00 人浏览

导读:

我们都知道在刑法上不管你的主观目的是出于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但是在很多时候间接故意是相较于直接故意处罚比较轻的。但是又有很多时候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是有一点难区分的。那么在我国刑法上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刑法上不管你的主观目的是出于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但是在很多时候间接故意是相较于直接故意处罚比较轻的。但是又有很多时候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是有一点难区分的。那么在我国刑法上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一、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

  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过失具有两方面特征:(1)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2)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的。根据罪过内容方面的特点,刑法理论将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其他罪过形式的主要界限。

  在确定行为人的认识标准时,应当首先根据行为人本身的智能水平确定,即根据行为人本身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程度、智力状况、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但是,必须注意行为时的客观情况的影响,才能准确地认定行为人当时是否应当、是否可能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日益复杂,人们承担的认识义务会越来越广泛,也会越来越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只有注意综合分析主观条件和客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罪过。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根本反对的。

  二、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

  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

  三、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条件:

  过失重伤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重伤的行为。

  过失致人重任的行为范围很广,其在刑法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处于是,而不再定为过失重伤罪。例如,因失火、交通肇事、玩忽职守导致他人重伤结果的,应以失火等罪名定性处罚。

  本罪的主要特征如下:

  1、本罪的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是行为对于造成他人重伤害罪和意外事件的关键所在。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造成了对他人身体的重伤害。

  首先,必须存在他人的重伤结果。过失伤害不同于故意伤害,造成轻伤不构成犯罪。其次,重伤结果是行为人的行为所直接引起的。即过失行为重伤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造成他人伤害的,只有达到重伤、死亡的才追究刑事责任。因为是过失犯罪,在处罚时都比较轻。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