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物流纠纷 > 物流流程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7 15:02:42 人浏览

导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经济网络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ec)的浪潮席卷全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经济模式,给调控手段、经营理念、消费方式等带了深刻的变革。作为参与经济的重要个体,企业与企业之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经济网络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ec)的浪潮席卷全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经济模式,给调控手段、经营理念、消费方式等带了深刻的变革。作为参与经济的重要个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手段日越复杂,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eing)、brp、erp、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以及近来企业界的热点供应链管理(scm)等。而这些新的管理理论、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本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的分析,侧重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旨在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以及我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加以探讨。
  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1.“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的转变
  许多年来,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内部管理与控制,一直采取“纵向一体化”(veritical integration)的管理模式。即企业除了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外,还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方式。企业推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够实现产、供、销的自给自足,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为了满足这种自给自足的状况,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自己并不擅长的非核心企业领域中去,不仅要在每一个纵向市场中与其它企业进行竞争,并且一旦在某一纵向环境中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被动。因此,“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所期望的利润。这迫使企业面对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市场不得不采取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方法,企业的管理理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多年来一直奉行的“纵向一体化”转向了“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的思维方式。“横向一体化”思维方式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只需注重自己的核心业务,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其它企业完成,实施业务外包,最大限度地取得竞争优势。而供应链管理正是这一思维方式转变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
  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要求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批发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由于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supply chain)。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这就是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经营与运用模式。比较典型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有这样两种。国外的资料定义为:供应锭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华中理工大学的马士华教授的定义,他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五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这两个概念都体现了整体性、系统性的观点,这也在现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协调各种目标之间的平衡。如:降低库存成本与提高用户满意程度平衡,供应链中不同成员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的平衡,各种信息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共享问题,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问题等,这就需要采用系统管理理论、量化的数学模型以及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相关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二、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1.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发展现状
  广义地说,只要通过网络(固定网络、无线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电子商务。只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集中到了internet上。但现在的共识是不论网络的类别如何,只要是在网络上进行了商业活动,都可以视为电子商务的范畴。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分两个层次:一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b2b层次,是指通过网络在自动交易平台上完成的企业间的商务活动;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2c层次,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上消费者提供的完成订购商品或服务的活动。因为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的是b2b层次的电子商务。
  自从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解除了对inerntet商用化的限制以来,b2b电子商务的市场吸引了各界。除了软件与网络经营者进入这个市场之外,不论是新兴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共它传统产业都纷纷参与进来。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预测,b2b电子商务的后势看好,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00年的603.7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4年的6.33兆美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高达79.98%,电子商务将以指数曲线的速度飞速发展。
  整体来说,在b2b电子商务中,北美市场是全球第一大区域市场,但是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77.6%降到2004年的51.3%。2000年第二及第三大区域市场分别为西欧与亚太地区,分别约占全球市场的13%与8.3%。但亚太地区在2004年的市场规模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区域市场,并且约占全球的24.2%。主要原因是亚太地区将逐渐成为全球的生产制造重地,因此企业间商务往来的需求也将大幅度提高,经营者期待着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来增加效率,进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扩大收入来源的目的,这亦给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scm模式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全化与网络技术创新的结果。它彻底地改变了原有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实现手段,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在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任务可归纳为:动态联盟的系统化管理,生产两端的资源优化管理,不确定性需求的信息共享管理以及生产的敏捷化管理。因此在这种要求下,供应链的管理必然要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开发出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价值链驱动模式(value chain initiative)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是1985年michael e.porter在《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为理解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歧异性的来源,价值链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相关的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1995年,jefferu f. rayport和john j.sviokla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他们认为现今的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两条价值链的经济原理、管理、价值增值的过程都不同。因特网的出现,使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得以并行,实物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与虚价值链相结合,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两条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更为模糊。价值链驱动(vci)的最终目标是向世界各地任何规模的交易伙伴实时传递相关的动态数据流,依此来影响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市场。一个vci的固化软件程度可以实时地与其它的软件程序传递数据,进行交流。例如,当某个用户发出的订单自动地传送到仓库管理系统时,系统不仅将记录放入仓库管理后台数据库中,还将同时触发一个物流配送系统进行运输,如果仓储低于库存下限,则同时会触发生制造系统,发送产品生产的指令。
  (2)合作、预测与供给(cfar)模式
  合作、预测与供给(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far)模式是由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wal-mart及其供应商warner-lambert等5家公司联合成立的零售供应链工作组(retail supply and demand chain working group)合作研究和探索的,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改善零售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以达到显著改善预测准确度,降低成本、库存总量和现货百分比,发挥出供应链的全部效率的目的。


  合作、预测与供给(cfar)模式具有以下三条指导性原则:一是合作伙伴框架结构和运用过程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向供应链进行运作。二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单一、共享的消费者需求预测系统,该系统驱动整个供应链计划。三是合作伙伴均承诺共享预测并在消除供应过程约束方面共担风险。
  cfar模式是一个更为具体的基于电子商务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它的实施能够使供应商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以及不断地修补对企业整体的预测。通过cfar,各方利用网络的方式来交换一系列的书面协议、促销计划以及预测,这使参与方通过关注预测数据的不同来协调整体的预测,因此各方通过寻找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整体改进的预测数据。根据美国商业部资料表明,1997年美零售商品供应链中的库存约为1万亿美元,如果通过全面成功实施cfar,可以减少这些库存中的15%-25%,即1500-2500亿美元。
  三、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scm面临的主要问题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在我国还处于一种成长阶段,而电子商务环境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人文条件等还很不成熟,在二者的结合上企业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的观念问题
  在我国,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还十突出,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强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虽齐全,但受到职能分派的制约,各自为政,实行垂直型的管理。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企业信息传递效率,而且无法解决“透明度”问题。随着我国企业与世界的接轨和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必须在国际上受到严重的冲击。而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核心业务与信息效率,这并不是仅仅依靠企业电子商务的实行就可以解决的,不从企业观念的根本问题上改革是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的。
  2.贸易伙伴之间的协作问题
  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个可以更好发挥的环境,前面我们就提到wal-mart公司与自己的几个供货商合作一道实施cfar模式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效率。而我国企业欠缺的正是如何协调贸易伙伴间的协作以达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贸易伙伴之间不愿意共享信息,这与我国的企业所处的文化氛围有关,传统观点认为任何协议都会分出一个胜者和一个负者,但博弈论的研究结果说明非零和博弈比这种零和博弈更能使企业获得收益。除此之外,缺乏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绩效评估系统也是贸易伙伴之间协作的障碍。没有合理的绩效分配,各企业自然不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换取整个供应链的最大利益。因此,良好的供应链协调战略势在必行。
  3.知识获取与转换技术上的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原来的生产商依靠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让消费者被动地接受产品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消费需求送达生产者,由生产者以保证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来取得优势地位。因此这时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从消费者不确定的需求信息中获得知识并保证其在供应链中的共享来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在技术上保证需求信息的收集、共享并通过知识转换器转换为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知识。但我国企业总体来说在这些关键设施、关键研究上的投入力度不够,无法做到知识的实时获取与有效利用,这势必会成为其它实施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
 
【参考文献】
  [1] 大卫·辛奇-利维.供应链设计与管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2]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蓝伯雄,郑晓娜,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00,(3).
  [4] 迟晓英,宣国良.正确理解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4).

【作者简介】
于江(1976-),男,山东福山人,博士研究生。 大连理工大学 系统工程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3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