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损害赔偿论文 > 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原则

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原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25 09:52:58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就在于填补被害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而惩罚侵害人和抚慰被害人只不过是补偿精神损害所派生的。那么当是附带性的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是如何的呢?下文详细分...

  核心内容: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就在于填补被害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而惩罚侵害人和抚慰被害人只不过是补偿精神损害所派生的。那么当是附带性的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是如何的呢?下文详细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1.补偿为主、惩罚和抚慰为辅的原则。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就在于填补被害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而惩罚侵害人和抚慰被害人只不过是补偿精神损害所派生的。这一原则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也适用。由于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比一般的侵权行为要多得多,因此。如果只强调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性和惩罚性,而不补偿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那么就不足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就是在精神损害赔偿中,既要考虑法定因素,又要考虑酌定因素,两者相互结合。法定因素主要包括侵害人的过错程度,被害人精神损害程度和后果,侵害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等。酌定因素包括当事人主体的类别,侵害人的认错态度和被害人的谅解程度,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等等。在具体的赔偿中,应综合考虑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适当确定赔偿数额。做到既能补偿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惩罚侵害人,又不超出一定限度,给侵害人造成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这样不仅符合法律公平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易于执行。

  3.法官自由酌量原则。这一原则赋予法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案件灵活处理。由于精神损害并不象财产损害那样容易判断,因此在进行精神损害量的评价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时,必须赋予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按照此原则,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可以根据法律和事实来合理地确定赔偿数额。法官的自由酌量并不意味着法官可以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分析和判断各种因素作出处理或判决。一般认为,法官在确定数额时,应考虑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与侵害人的关系,社会地位、职业、知名度,经济条件,侵害人的过错程度,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水平,地方习惯等多种因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