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 > 2022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

2022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6 11:31:40 人浏览

导读:

交通事故给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可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力,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必然也会陷入巨大的困境,2022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有了新的规定,请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

  交通事故给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可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力,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必然也会陷入巨大的困境,2022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有了新的规定,请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残疾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1.残疾赔偿金性质的确定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还是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是以《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为依据,确定残疾赔偿金的性质是指对因残疾而导致的收人减少或者生活来源丧失给予的财产损害性质的赔偿,否定了法释[2001」7号《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残疾赔偿金的定性。新出台的《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 再次对残疾赔偿金的性质予以确认,明确规定残疾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害赔偿,而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

  2.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认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21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 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 活不能自理部分。

  3.伤残等级的认定标准

  我国关于伤残等级的鉴定标准可以说"令出多门",针对不同人员的伤残,不同的主管机关制订了不同的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一般应适用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二、2022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也就是说在交强险限额内,不用区分双方责任大小,都由保险公司来赔偿。如果损失有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则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1、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三十;

  2、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五十;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七十;

  2018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2018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2、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3、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五。

  4、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十;

  5、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四十;

  6、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

  7、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八十;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全部赔偿,对超过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前面的规定赔偿。

  我国对交通事故责任主要分为了五种,而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才能确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是怎样的。不过要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话,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这也是可以对自身的权益进行救济。

  中国法律快车小编的介绍,我们知道了2022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它分为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责任,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与法律快车律师取得联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