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知识 > 验资 > 取消注册验资后如何监管

取消注册验资后如何监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5 20:53:22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新《公司法》改注册实缴制度为注册认缴制度,这就使得注册资本验资制度也连带被取消,除法律有特殊规定以外,注册公司将无需进行验资,注册验资制度被取消后,如何监管企业行为?必须加强行业协会...

  核心内容:新《公司法》改注册实缴制度为注册认缴制度,这就使得注册资本验资制度也连带被取消,除法律有特殊规定以外,注册公司将无需进行验资,注册验资制度被取消后,如何监管企业行为?必须加强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社会大众的监管,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企业年报制度等内容,对公司进行运营全过程实施监管。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一、取消注册验资制度,注册公司无需验资。

  新《公司法》规定,公司登记时,除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外,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募集设立股份公司除外)。公司股东(发起人)对其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从企业发展层面看,登记注册无需验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注册资本金规模和缴付时限,意味着注册门槛和创业成本的大幅降低。

  验资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的规定,在实施审验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验单位的股东(投资者、合伙人、主管部门等)出资情况发表审验意见的书面文件。

  二、取消注册验资后,如何保证其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呢?

  (一)公司股东(发起人)要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

  公司股东或者发起人可以自主约定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并将股东认缴出资额或者发起人认购股份、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情况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工商机关仅登记公司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或者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股东(发起人)需要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

  (二)企业年报公示制度

  新《公司法》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应当按年度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企业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司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情况、资产状况等,企业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内容进行抽查。经检查发现企业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并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通报公安、财政、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将其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提醒其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企业在三年内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超过三年未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其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不得恢复正常记载状态,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

  (三)信息公示体系建立

  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企业按照规定报送、公示年度报告和获得资质资格的许可信息;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年度报告和获得资质资格的许可信息可以按照规定在系统上公示。公示内容作为相关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page]
  (三)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将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等的市场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向社会公示。进一步推进“黑名单”管理应用,完善以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任职限制为主要内容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建立健全境外追偿保障机制,将违反认缴义务、有欺诈和违规行为的境外投资者及其实际控制人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并严格审查或限制其未来可能采取的各种方式的对华投资。

  (四)加强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管。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行为的监管,大力推进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执法,加强对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严厉打击传销,严格规范直销,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强化了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处理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规划、建设、国土、房屋管理、公安、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由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

  宽进严管是改革的重要原则,就是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相统一,在放宽注册资本等准入条件的同时,加大对企业经营行为、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这也意味着企业要强化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必须加强自律。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