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兼并收购 > 股权收购 > 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范本

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范本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30 01:59:06 人浏览

导读:

一般我们都知道有买方的存在就一定会有卖方的存在,所以在股权的转让上也是这样。有股权转让的一方就会有股权转让的收购方的存在。对于很多的人来说股权的买卖是一件极具法律要素的事情因为公司法现在对于股权的转让也是有明确的规定的。那么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范本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公司股权收购协议及其相关问题

  一般我们都知道有买方的存在就一定会有卖方的存在,所以在股权的转让上也是这样。有股权转让的一方就会有股权转让的收购方的存在。对于很多的人来说股权的买卖是一件极具法律要素的事情因为公司法现在对于股权的转让也是有明确的规定的。那么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范本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公司股权收购协议及其相关问题。

  一、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范本

  转让方:

  受让方:

  第一条某公司现股权结构

  第二条乙方收购甲方整体股权的形式

  第三条甲方整体转让股权的价格

  第四条价款支付方式

  第五条资产交接后续协助事项

  第六条清产核资文件

  第七条某公司的债权和债务

  第八条权利交割

  第九条税收负担

  第十条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补充、修改

  第十二条附件

  第十三条附则

  转让方(下称甲方):

  (略)

  转让方代表:

  1、姓名:(略)(签字):性别:男身份证号:(略)

  2、姓名:(略)

  3、姓名:(略)

  4、姓名:(略)

  5、姓名:(略)

  受让方(下称乙方):某劳服公司

  住所:(略)

  法定代表人:(略)

  二、股权转让价格如何计算

  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允许股东自由确定股权转让价格。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除了对国有股权的转让估价作了限制性规定外,对于普通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并未作具体的规定。在实践中,普通股权的转让价格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1)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即股权转让时,股权转让价款由转让方与受让方自由协商确定,可称为“协商价法”。

  (2)以公司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东出资额为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出资额法”。

  (3)以公司净资产额为标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净资产价法”。

  (4)以审计、评估的价格作为依据计算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评估价法”。

  (5)以拍卖价、变卖价为股权转让价格。

  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常见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三、如何确认股权转让价

  在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如何确定股权转让价款,在实务中常常引起争议。当前,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除了对国有股权的转让估价作了限制性规定外,对于普通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并未作具体的规定。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允许股东自由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在法律实践中,普通股权的转让价格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1)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即股权转让时,股权转让价款由转让方与受让方自由协商确定,可称为“协商价法”。

  (2)以公司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东出资额为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出资额法”。

  (3)以公司净资产额为标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净资产价法”。

  (4)以审计、评估的价格作为依据计算股权转让价格,可称为“评估价法”。

  (5)以拍卖价、变卖价为股权转让价格。

  虽然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以上方式确定股权转让价格,但仍需遵守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果股权转让价格与股权实际价值(或市场价值)差距过大,往往容易产生股权特让纠纷,有异议的一方可能会以此为由主张股权转让双方恶意串通。而依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恶意串通约定股权转让价格,致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受损的,将导致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为了避免此类法律风险,保障股权转让各方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应尽量采取反映股权实际价值或市场价值的价格确定方式。例如。可以先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审计,确定转让基准价格,并以此为基础协商确定转让价格,还可以结合公司不良资产率、国家产业政策等因素确定转让价格,或者引进拍卖、变卖的市场竞争机制转让股权。

  以上就是关于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范本及其相关问题,股权收购实际上是收购一家存续了很久的公司,远比建立一家新公司复杂得多。为了减少公司收购风险,需要聘请具有知名度的中介机构和精干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工作。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