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抢劫罪如何认定

抢劫罪如何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08 15:57:39 0人浏览

导读: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那么抢劫罪如何认定?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准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抢劫罪如何认定
  • 抢劫罪的认定:1、一般判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加重刑,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 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生命权。

      2、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后者 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由于这些区别的存在,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界限一般是不会发生混淆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表现在:

      (1)抢劫罪虽然主要是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但同时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权,因此。抢劫罪的客体要件与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间存在包容关系。

      (2)抢劫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

  •   大家都知道,抢劫是违法的,犯罪分子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如果是持刀抢劫,抢劫罪如何认定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一下。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4点: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那么抢劫罪既遂是什么,?抢劫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是什么,那么抢劫罪既遂是怎样认定的,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

      一、抢劫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关于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  (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因此,无论抢到财物与否,只要在抢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就是既遂;  (3)认为本条对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第...

  • 抢劫罪判刑的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抢劫了多少钱,抢劫金额实际关系到犯罪行为人的量刑,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的“数额巨大”到底是多少钱呢?这个数额标准每个省份都是不尽相同的,依据每个省份的经济标准来决定。下面汇总介绍我国各省份抢劫罪数额巨大标准。地区数额巨大标准参考依据北京6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天津6万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   在行为人实施抢劫的时候,其他参与到抢劫过程中,为行为人的抢劫起了原因力、帮助力和作用力的。一律认定为抢劫罪的共犯。

      根据《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 抢劫罪认定标准是:

    1、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为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二项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