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损害赔偿> 故意杀人重伤赔偿

故意杀人重伤赔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15 15:06:09 0人浏览

导读:

故意杀人被判刑还要赔偿。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那么故意杀人重伤赔偿?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故意杀人重伤赔偿
  • 正文:人民法院报6月27日《法庭内外》周刊C3版“刑事解析”栏目刊登了闫道跃、刘建华撰写的《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一文,案情:邢某因杨某丈夫外出打工不在家,先后多次与杨某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2005年9月22日23时许,邢某酒后到杨某家,对杨某提名叫骂,杨某听不下去,一气之下,到厨房掂一菜刀,向邢某头上,身上乱砍,并向邢某叫嚷:“你不让我好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拼了算了,砍死了我给你抵命。”邢某逃跑至附近因流血过多倒在地上。杨某的丈夫急忙喊人将邢某送往医院治疗。经法医鉴定,邢某头面部达十余处伤口,致颅骨骨折,其伤情构成轻伤。原文认为,被告人杨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因为被告人杨某朝被害人头面部连续猛砍十余刀,致受害人颅骨骨折,其欲置受害人于死地的目的显现无遗。猛砍十余刀可能死亡的后果,作为正常的成年人,是应当想得到的。而被告人放任这种死伤结果的发生,所以,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 定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 ******砍伤******的行为应定性为故意伤害罪A、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主观区别: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本案中******无意剥夺他人生命,只想教训一下******。******没有死亡,完全在其意料之中。B、******...
  • 正文:  邢仁珠于2000年5月1日接到一个威胁电话,心中很是恼火。由于其与前妻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仍存有争议,便怀疑是其前妻的现任男友刘中华所为。邢仁珠得知刘中华正在邢强家中暂住,于是他纠集了゛光头〞等5人,携带砍刀、木棍于5月3日凌晨1时许窜至邢强家中,跳墙进院,踹门入室。进门后,邢仁珠举刀便向刘中华的头部猛砍,刘中华一面反抗,一面往隔壁的邢强父母的房间跑去。邢仁珠边追边指挥他人用木棍对刘中华继续殴打。刘中华跑到老夫妇房中后,用棉被蒙住头,邢仁珠用刀继续对刘中华的头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猛砍,其他人也用木棍对刘中华进行殴打,直至刘中华再也不动了。邢仁珠等人将刘中华的手机、1000 余元现金、白金项链等物抢走。后邢仁珠又回到屋内砍了刘中华两刀,见刘中华已不再动了才离去。事后刘中华经抢救脱离了危险。经法医鉴定,刘中华所受外伤为全身29处长约5厘米皮裂伤,并致颅骨骨折、下颌骨骨折、外伤性缺失、左手第...
  •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故意伤害罪适用刑罚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故意伤害罪的刑罚适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刑事审判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指导意见: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第二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偏轻)的,按下列情形处罚:(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偏轻)的,处管制、拘役或者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处一年以上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偏重)的,处二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 行为人故意杀人的,一般应当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被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行为人故意伤人导致他人轻伤的,会构成故意伤害罪,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故意伤人导致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正当防卫指的是当事人在遭受他人的不法侵害时,所采取的一定的反击手段。这种反击手段只要使用得到是不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当时如果防卫过当也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更多关于正当防卫致人受伤会构成犯罪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一一介绍。一、正当防卫致人受伤会构成犯罪吗正当防卫致人受伤如果在合理的限度内是不会构成犯罪,但是防卫过当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致残或致死的,或给他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构成犯罪,就会援引对相应的罪名追究防卫过当者的责任,比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等。二、正当防卫的限度把握以及意义1.不法侵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
  • 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的区别是:过失杀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故意杀人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过失杀人主观方面是过失,故意杀人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故意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都是直接导致他人死亡的方式,虽然两种罪行都是导致一样的后果,但是因为性质的不同。法律对于两种罪名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将为您介绍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的区别。

      一、客观方面区别

      故意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杀人行为,过失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区别

      故意杀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过失杀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主体区别

      故意杀人本罪的主体为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过失杀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四、处罚区别

      犯过失杀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犯故意杀人的:

      1、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