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涉及刑事犯罪中止

涉及刑事犯罪中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10:44:24 0人浏览

导读:

盗窃中止属于犯罪中止。在盗窃公私财物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那么涉及刑事犯罪中止?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涉及刑事犯罪中止
  •   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那么关于互联网金融可能会涉及什么刑事犯罪你又是否知道如何划分的呢?那么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将会为您带来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可能会涉及什么刑事犯罪的相关信息,希望小编找到的信息可以帮到您。

      一、刑法

      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仅仅凭借一台电脑,一套200元采购来的源代码就可以搭建一个P2P网贷平台,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骗子利用P2P网贷平台恶意骗款跑路事件,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的,可能涉及如下犯罪:

      1、《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 盗窃中止属于犯罪中止。在盗窃公私财物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一、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158条 虚报注册资本罪 第159条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第160条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第161条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 第162条 妨害清算罪 第163条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第164条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第165条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第166条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第167条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第168条 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 第169条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 第170条 伪造货币罪 第171条 第1款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第2款 金融工作...

  • 强奸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强奸犯罪中止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六)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犯罪中止的法律特征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核心内容: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主要区别在于主观上的不同。未遂中质与量的不统一,有可能是犯罪中止行为。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犯罪中止的概念及特征,帮助您分辨正确的犯罪状态。

      什么是犯罪中止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据此,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应具备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

      作为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状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

  •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就是犯罪中止。那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犯罪中止的处罚标准?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怎么区分?针对这几个问题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