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诽谤罪司法解释

诽谤罪司法解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28:53 0人浏览

导读:

《民法典》人格权中列举了诸多具体人格权,名誉权即为一项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损害名誉的行为包括侮辱和诽谤,当侵权人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到不仅侵犯他人名誉还侵犯正常的社会秩序时,则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受到刑法的追究。那么,侮辱罪、诽谤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以下就请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诽谤罪司法解释
  • 网络诽谤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从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看,网络诽谤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捏造事实;二是散布捏造的事;三是行为指向特定人的人格、名誉;四是情节严重。因诽谤行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会发生一定“变异”,致使这几方面都存有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捏造行为。所谓捏造事实,是指虚构不符合真相或者并不存在的事实。就是说,诽谤他人的内容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能构成诽谤罪。这里的问题是,诽谤他人是否需要全部虚构事实,部分歪曲事实算不算“捏造事实”。刑法通说认为,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是完全捏造和虚构的。换言之,部分歪曲事实不能成立诽谤罪。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部分歪曲事实与全部虚构事实,只是虚构某一事实的程度的差异,从其危害后果看,很难得出部分歪曲事实的社会危害性就一定小于全部虚构事实,进而得...
  •   核心内容:下文是关于最新的诽谤罪的司法解释,此次的司法解释为的是更加强一步的进行对网络的监控,完善对于网络实施诽谤事实的一个法律尺度。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2013年9月10日起实施。

      要点速读

      ☆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行为人不明知而发布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在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属于寻衅滋事罪☆有偿删帖可被追...

  • 对网络言论自由该如何规制?界定网络诽谤犯罪或可引入比例原则,规制过度,可能会影响网络言论自由;规制不足,则会导致网络言论自由的泛滥。是否构成网络诽谤犯罪便是这一矛盾的临界点,网络诽谤犯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诽谤犯罪在网络空间的变异,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任何权利都有其行使边界,言论自由也不例外。言论自由不仅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自由,对于社会民主政治亦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对于它的限制在目的、手段和均衡性的要求上更为严格。言论自由是个人的表达自由,言论自由与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存在没有限度的言论自由,其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平衡规制与保护的关系,使言论自由与其他法益处于比较好的平衡状态。刑罚只是惩罚犯罪行为的最后手段,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才能动用刑罚。如果行为仅仅构成违法,还没有达到需动用刑罚的程度时,就不构成犯罪。这是刑法谦抑性和防止公权力滥用...
  • 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他人言语恶意中伤的情况,在这些言语中伤当中可能会构成诽谤罪,是属于刑事犯罪的。刑事犯罪往往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立案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诽谤罪的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诽谤罪的立案标准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
  •   刑法规定: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基本案情:

      2002年8月间,被告人杨某到太仓市一较大的私营企业总经理黄某(自诉人)的办公室,向黄某提出要求借款50万元。黄某因与杨某素不相识,不同意借款给杨某,黄某并向公安派出所报警,派出所派员将杨某驱赶出该企业。杨某就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此后杨某将道听途说到的内容,冒用该企业女员工曹乙男朋友的名义落款,编写成大字报称:“黄某与该企业三名女性时某、曹甲、曹乙(曹甲、曹乙系姐妹俩)有不正当两性关系;其中与时某有一私生子;黄某在汽车里同女人乱搞被某镇联防队抓住罚款等;请有关领导挽救一下黄某,不要让他再破坏自己与曹乙的恋爱关系等等。”杨某叫人把以上内容抄成大字报,于2002年11月18日凌晨,把上述内容的4张大字报分别贴在黄某个人公司的大门外、该公司员工公寓大门外、该镇政府大门外、及该镇...

  • 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是:1、两者方式不同,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两者手段不同,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您好!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