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侮辱罪怎么惩罚

侮辱罪怎么惩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22:32 0人浏览

导读: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属于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那么侮辱罪怎么惩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将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侮辱罪怎么惩罚
  •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属于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犯侮辱罪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不进行控告或者报案的话,司法机关不会主动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案情]张某与同村村民赵某因宅基地纠纷而心生仇恨。为了报复赵某,张某与2008年2月的一天深夜,将赵某已故父亲的尸骨从墓地里刨出,散乱弃于赵某的院外,并在赵某家院墙外写上“占人地者,下场如此”。第二天,引来众多村民围观议论。[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将赵某已故父亲的尸骨从墓地里刨出,散乱弃于赵某的院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已构成侮辱尸体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虽然有侮辱尸体的行为,但其目的是为了败坏赵某名誉,并且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已构成侮辱罪。[评析]笔者以为,张某的行为同时触犯了侮辱尸体罪和和侮辱罪,成立牵连犯。牵连犯处罚原则上应从一重处罚,当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罪刑相同时,以目的行为定罪处罚。侮辱尸体罪与侮辱罪最高刑罚均为三年有期徒刑,则应以目的行为即侮辱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第一,张某的行为触犯侮辱尸体罪。侮辱尸体罪是...
  • 侮辱罪与侮辱行为的区别:(1)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2)行为的对象不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案情]张某与同村村民赵某因宅基地纠纷而心生仇恨。为了报复赵某,张某与2008年2月的一天深夜,将赵某已故父亲的尸骨从墓地里刨出,散乱弃于赵某的院外,并在赵某家院墙外写上“占人地者,下场如此”。第二天,引来众多村民围观议论。[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将赵某已故父亲的尸骨从墓地里刨出,散乱弃于赵某的院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已构成侮辱尸体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虽然有侮辱尸体的行为,但其目的是为了败坏赵某名誉,并且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已构成侮辱罪。[评析]笔者以为,张某的行为同时触犯了侮辱尸体罪和和侮辱罪,成立牵连犯。牵连犯处罚原则上应从一重处罚,当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罪刑相同时,以目的行为定罪处罚。侮辱尸体罪与侮辱罪最高刑罚均为三年有期徒刑,则应以目的行为即侮辱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第一,张某的行为触犯侮辱尸体罪。侮辱尸体罪是...
  • 行为人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是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此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聚众”,一般是指聚集三人以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   核心内容:诽谤罪与侮辱罪很相似,它们的量刑基本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事实本身是捏造的还是真实的。因犯罪嫌疑人故意其捏造事实造成严重后果才会被认定为诽谤罪,如果情节较轻微,可能不会被认定为犯罪或作为一般民事侵权处理,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一、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一)主体要件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二)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四)客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

  •   有的人不怀好意诋毁他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也可能构成诽谤罪。那么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侮辱罪和诽谤罪来说,这两种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犯罪的都直接伤害了公民的人格和名誉及尊严。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犯罪手段是不同的: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犯罪...

  • 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亲告罪,是指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以被害人或者其他有告诉权的个人的控告作为必要条件的犯罪。特点是与公共利益无直接联系,是否追诉,可以由被害人或其他相关的人自由决定。因为有的危害行为,被害人如果不希望提起诉讼,那么就没有处罚的必要。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