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12 10:29:30 0人浏览

导读: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那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就福建省漳平市来说,自2002年以来,该市就有青少年犯罪案件85件140人,其中抢劫28件5人,盗窃36件48人,寻衅滋事28件15人,故意伤害5件6人,敲诈勒索3件8人,绑架2件2人,拐卖妇女1件5人,强奸1件1人,故意杀人1人。青少年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
  • 2006年1月至9月,我院院共批捕青少年犯罪案件34件62人,起诉28件55人(移送上报检察院3件7人),其中涉嫌盗窃12件20人,抢劫14件27人,故意杀人1件2人,故意伤害2件2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2件5人,强奸1件3人,聚众斗殴1件2人,走私、贩卖毒品1件1人。二人以上共同或团伙作案的13件41人,占38.2%;14周岁的5人,占6%;15周岁的10人,占16%;16周岁的20人,占32%;17周岁的27人,占43%;在校学生16人,占26%.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通过分析,我市青少年犯罪有三大突出特点:

      一是盗窃、抢劫作案居高不下。今年1月至9月,我院共受理盗窃、抢劫案件26件47人,占受案总数的76.4%和75.8%.此类犯罪具有“四多”的特点,即多属于共同或团伙作案;选择的地域多为市区的小街小巷、学校周边和城镇中心;时间多为早上或傍晚;侵害...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也逐渐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基本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网络有关。所以很多人都开始了网络犯罪,利用不法手段谋取利益。那么我们怎么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呢?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由于青少年对网络充满好奇,在网上表现欲望强烈,但生理、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尤其网络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一上网便忘记一切,为所欲为,违法犯罪。二是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混乱,致使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三是有关网络法律相对滞后,法律的不完善造成对网络犯罪惩罚不力,一些现行法律的空白和"棚架"造成不能有效地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而且还使一些犯罪者钻法律的空子实施犯罪。四是技术手...

  •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就福建省漳平市来说,自2002年以来,该市就有青少年犯罪案件85件140人,其中抢劫28件5人,盗窃36件48人,寻衅滋事28件15人,故意伤害5件6人,敲诈勒索3件8人,绑架2件2人,拐卖妇女1件5人,强奸1件1人,故意杀人1人。青少年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
  •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以下这些:1.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3.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 如何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的案数居高不下,就社区矫正这项工作而言,截止目前累计接收未成年犯罪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呈低龄化发展和逐步趋于暴力犯罪的趋势。根据日常对未成年犯罪的审前调查及监管了解,造成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未成年人的心智不成熟这个时期心理上总的特点是: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具有很大可塑性,认识能力还比较低,认识带有很大的表面性、片面性。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应有的理智,感情冲动时就容易犯错误。(二)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哥们义气重现在的未成年人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狂热的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花钱大手大脚,当满足不了不了对金钱的欲望时,他们就去盗窃、抢劫,所以在犯罪案件中盗窃、抢劫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且未成年人在道德上是非颠倒、善恶不分,把哥们义气关系奉若神明,不少未成年人因哥们义气而步入犯罪,当我调查时问道为什么要...
  •   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结构的残缺;二是心理脆弱、偏执、逆反心理重;三是逞强好胜心理;四是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极模仿心理等七个方面。从法理上说,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行为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介绍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家庭结构残缺,缺乏父爱或母爱导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理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单亲家庭少年成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概率增大。如钱某故意杀人(未遂)案,在对其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访谈时,他对自己作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有效交流能力、处理情绪能力、和谐关系能力等9项能力的自我评价时,所打的分数偏低,可以看出他的自卑心...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