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未成年违法犯罪

未成年违法犯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22 08:56:14 0人浏览

导读: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当然在法律上市会特别的优待的。而且现在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的程度都已经超前了很多,几乎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各种的才艺以及各种的知识。以下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未成年违法犯罪
  •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当然在法律上市会特别的优待的。而且现在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的程度都已经超前了很多,几乎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各种的才艺以及各种的知识。那么未成年犯罪既遂怎么处罚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未成年犯罪及其相关问题。一、未成年犯罪既遂怎么处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满14周岁的人实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不认为是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行为,才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岁以前和14至16岁期间都实施了上述行为,那么只对14至16岁期间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14岁以前的行为不是犯罪,不能一并作为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二、抢劫罪对于未成...
  •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已经成为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亟须予以高度重视。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剧变,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个器官的成长速度急剧上升,性激素开始分泌,生理发育开始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强,有好胜心,易冲动,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其认识结构、理智等方面均未达到成熟指标,心理发展滞后,不能与生理发展完全同步。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少年低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或实施违法犯罪。

      (二)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

  • 下面我将针对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如下:

    未成年犯罪是会有案底的,不过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非司法机关办案不得调阅。

    《刑法》第一百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任何单位、组织、个人都不能调查18岁以前判刑5年以下的犯罪记录。

    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

  •   核心导语: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其中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犯罪亚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来得更多、更坚决、更直接、更重要。犯罪亚文化引发青少年犯罪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成因加以探讨,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一、犯罪亚文化概述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一直高居不下,且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从暴力型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乃至智能型犯罪如计算机犯罪等均有参与,犯罪数量日增,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犯罪行为大多由社会因素引起。其中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作用最直接、最明显。

      亚文化概念是美国人...

  • 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犯罪杀人会坐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犯罪杀人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负刑事责任的会坐牢,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犯罪杀人不会坐牢。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 涉医违法犯罪的处理:1、构成非法行医罪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构成医疗事故罪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量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前不久,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与会代表就有关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展中心第1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网民9400万,其中24岁以下的网民占全部网民大军的51.7%。目前,上网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一项重要业余活动,由于互联网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它的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从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代表指出,在长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的过程中,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形成违法犯罪心理。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青...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范围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①故意杀人;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③强奸;④抢劫;⑤贩卖毒品;⑥放火;⑦爆炸;⑧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处在此年龄段的人只对法律明文列举的上述几种犯罪负刑事责任,而对其他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极为重要。理解上应注意:(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法定八种性质的“行为”负刑事责任,而不管他所涉及的“罪名”是什么。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曾给最高人民检察院答复: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对于《刑法》第17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
  •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条件:(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