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公司法> 偷税漏税举报信范文

偷税漏税举报信范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27 10:03:13 0人浏览

导读:

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无论是个人还是用人单位都必须要纳税,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偷税漏税的行为,那么如果我们发现个人偷税漏税行为,也是可以举报的,针对偷税漏税举报信范文的问题,法律快车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阅读!
偷税漏税举报信范文
  •   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无论是个人还是用人单位都必须要纳税,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偷税漏税的行为,那么如果我们发现个人偷税漏税行为,也是可以举报的,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怎样举报个人偷税漏税的相关内容。

      一、怎样举报个人偷税漏税

      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所以首先要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2、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涉税举报要提供的证据,应当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等,原件复印件均可。

      二、个人偷税漏税的后果

      个人偷税漏税的法律后果是有可能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要处三年以上的七...

  • 举报人需要提供的证据:被举报人的姓名、公司名、公司住址,税务违法事实证据包括账册凭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原件复印件均可。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第十条实名检举和匿名检举均须受理。检举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或者不愿公开检举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张鸽律师。以下为大家解答“举报偷税漏税需要什么证据”的问题。

      1、举报偷税漏税需要的证据,应当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销售收入的报表和记账凭证,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和账薄等等,可提供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原件复印件均可。

      2、举报偷税漏税的流程如下:

      (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

      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2)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3)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 偷税漏税行为在刑法分则中被纳入为比较严重的犯罪种类之一,它是对国家经济制度的违背,是需要坚决抵制的。那么,偷税漏税100万定什么罪呢?我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一、偷税漏税100万定什么罪已构成逃税罪。具体定什么样的刑罚,要看所逃税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量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建议尽快委托律师处理。律师能综合考虑到各种有利因素,为犯罪嫌疑人争取从轻、减轻处罚,甚至争取缓刑。《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
  •   公司涉嫌偷税行为的,个人可以向税务局进行举报。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是明文禁止的,是要严厉的处罚的。那么企业偷税漏税怎么处罚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企业偷税漏税怎么处罚:

      偷税漏税罪这是一个俗称的罪名,应该讲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此罪名。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了偷税罪,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

  • 举报人需要提供的证据:被举报人的姓名、公司名、公司住址,税务违法事实证据包括账册凭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原件复印件均可。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第十条实名检举和匿名检举均须受理。检举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或者不愿公开检举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
  •   偷税漏税和非法经营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违反了税法的相关规定,而后者是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的相关规定的,两者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偷税漏税和非法经营有区别吗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的吧!

      一、偷税漏税和非法经营有区别吗

      ①避税是合法的,是不违法的,这是与非法的偷税漏税根本的区别。

      ②避税的目的是通过避免缴税、少缴税和推迟缴税,使税收负担最小化;偷税漏税是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③避税的手段是利用税法的不完善之处或漏洞;而偷税漏税是对法律的无视。

      ④避税技术的应用一般应在应纳税事实发生之前。偷税漏税可以发生在纳税之前,也会发生在纳税之后。

      二、合理避税是偷税漏税吗?合理避税合法吗?

      避税是指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

  • 举报企业偷税漏税的方式有以下:1、可以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的稽查机关进行实名或者匿名举报;2、可以在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举报;3、可以直接拨打税务部门的电话进行举报;举报企业偷税漏税应当同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   对于很多纳税人来讲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及时的交税,如果有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是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根据偷税漏税的金额来进行处罚。那么偷税漏税是刑事案件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偷税漏税是刑事案件吗

      偷税漏税是刑事案件。偷税--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偷税行为处以罚款,是行政处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主要依据偷税数额的大小和占同期应纳税额的比率,这是偷税是否构成犯罪的主要标准。凡是构成犯罪的偷税行为,除了让偷税者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

      漏税--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较轻;对纳税人除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外,还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二、偷税漏税多少构成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