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24 10:11:23 0人浏览

导读: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虽然都涉及到诉讼案件的时间管理的问题,但是两者其实并不是一样的,当事人一定要区分好这两者的区别,不要混淆了两个概念,那么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解答具体内容吧。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不同

      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而不适用于支配权,也不适用于形成权。一般认为,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无疑,但物权请求权中,请求排除妨碍和请求消除危险不适用诉讼时效,至于请求确认物权和请求返还原物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存有争议。诉讼时效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之间对于诉讼时效的事先约定不具有效力。但是,事后约定放弃时效利益的,具有效力。

      除斥期间主要是针对撤销权、追认权等形成权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撤销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或确认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但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除斥期间也适用于请求权,如在合伙债务中,合伙企业解散后,债权人在5年之内未主张权利的,该权利消灭。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不同在于:

      (1)、适用对象不同。

      (2)、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届满以后,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灭,只是该权利失去了国家强制力的保护,而成为一种自然权利。此时,义务人自动履行...

  • 诉讼时效是指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保险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的时间效力。我国《海商法》规定:“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超过这个时间,被保险人就丧失了寻求法院支持的请求权。

  • 侵权行为,指的就是相关人员做出的侵害他人正当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旦发生了侵权行为,那么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了,那么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侵权行为诉讼时效是多久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侵权行为诉讼时效是多久侵权行为一直持续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哪些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要将损害后果归咎于行为人负责的,必须满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将损害后果归咎于行为人负责...
  • 提起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原来的法律规定呢是两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如果在2017年的10月1号,我国民法总则实施之后开始计算,或者那个时候还没有到期的,则诉讼时效可以适用三年的新的规定。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跟大家说明一下,吴梅生育有吴大美和吴小美两个子女,吴梅去世之后留下了一套房产,但是呢没有留下遗嘱。法律规定继承人从被继承人死亡的时候开始,该房产系吴梅的遗产,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由吴大美和吴小美各继承50%的产权份额。

    而吴大美呢趁小美出国留学之际,将其名下的房产出售,并且将售房款据为己有。此时,如果自吴小美知道她的权利被侵犯之日起,则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如果两年之内吴小美没有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主张权利,或者自吴梅死亡之日起已经超过了20年,那么诉讼时效就已经经过,吴小美就丧失了法律上的胜诉权,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那么,大家知道,财产继承权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吗?财产继承权的原则有哪些规定呢?财产继承权的顺序是怎样的?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吧,下文将详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财产继承权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两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财产继承权的原则有哪些规定?

      1、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原则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

      (1)凡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为遗产,全得由其继承人继承。

      (2)继承人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

      (3)继承权为绝对权,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2、继承权平等原则

      (1)继承权男女平等

      (...

  •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对于除斥期间,应注意其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虽然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法律后果都表现为某种权利的消灭。但是,诉讼时效所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2?两者的期间不同。虽然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以一定事实状态存续一定时间为内容。但是,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适用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而除斥期间则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3?两者的适用依据不同。诉讼时效规定的是权利受侵害人请求法律保护的期限,仅适用于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的情况,而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两...
  •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那么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

      诉讼时效适用于债券请求权(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怠于履行请求权,在期间完成后,其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归于消灭的制度,但这个民事权利不归于消灭),一旦债务人主张诉讼时效抗辩,那么法院就要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追加权、解除权、撤销权等),典型为撤销权,一旦过期,权利就消灭了,如合同撤销权为一年,超过一年就没有合同撤销权,成为不可撤销的合同。

      2、可以援用的主体不同

      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