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2021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2021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5 11:34:16 0人浏览

导读: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那么2021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下相关内容。
2021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   自2017年民法总则出台以来,民法中许多规定有变化。有的人可能会疑惑,2018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18年诉讼时效最新规定如下: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条 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

  •   我国明确规定了时效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给权利的行使加上了时间的限制,那我国2022年法院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是怎样的?实践中很多人分不清诉讼时效和除赤期间,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2022年法院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

      1、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

  •   为了充分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让权利人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是什么的呢?今天法律快车小编就带您一起了解下2022年最新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一、2022年最新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

      《民法典》第194条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

  • 答:五日,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七日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十日,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3、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

  • 行政诉讼时效有多久?行政诉讼法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可以先提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分不同的情况,诉讼时效是不同的。一、行政诉讼时效有多久1、复议后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提起行政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下规定:(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直接提起诉讼(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3、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
  •   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与民法总则息息相关,与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那么民法总则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规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妥善处理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主要不同规定的衔接问题。

      该司法解释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司法解释同时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

  •   公民要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注意行政诉讼时效,有的人可能会疑惑,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规定:

      第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

  •   对于民事诉讼来说,除了要准备好能够支持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外,还要注意自己主张的权利是否还在诉讼时效内,若是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也可能因为时效抗辩而无法主张权利。那么诉讼时效的处置有哪些规定呢?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诉讼时效的处置有哪些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8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