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5 09:48:05 0人浏览

导读: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那么,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
  •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如下: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管理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现在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其中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那么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

      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2、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

  • 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

      一、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由此可见(1)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只要是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都可以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2)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即交通肇事罪只能由过失的心理状态构成(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案件情况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等。由于交通肇事罪在实际生活中发案率很高,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有过失之王的美誉;(3)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根据...

  •   生活中,发生交通肇事的时候,造成的损害是比较严重的,肇事者也是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那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一)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

      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

  •   对于故意的犯罪,是有共同犯罪的情况的;但是在刑法理论上是没有共同过失犯罪的。我们都知道交通肇事犯罪是属于过失犯罪,刑法也规定了交通肇事有共犯的情形,这可以说开创了过失共同犯罪的司法实务之先河。今天法律快车小编就带您一起了解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情形有哪些。

      一、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情形有哪些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这里的“共犯”就是共同犯罪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人员己与肇事者共同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是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二、交通肇事罪共犯的认定条件

      (一)从犯罪主体上看,行为人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条件,并且各共同犯罪人必须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二)从犯罪的客观要件上看,各共...

  •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第四,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

  • 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当地的交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认定之后需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然后交警会根据受害方的所示确定需要赔偿的金额。这种情况在我国法律上已经有着成熟的说明和法律的保障。如果交通肇事的判决结果生效后一方无力补偿时该怎么办,需要坐牢吗?一、交通肇事逃逸责任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
  •   交通新闻经常播放交通新闻,日常交通事故还是非常多,市民驾车出行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大家可能觉得出点交通事故不是什么大问题,私底下赔点钱就行了,但是交通肇事有时候是构成犯罪的,那么交通肇事在什么情形下构成犯罪?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通肇事在什么情形下构成犯罪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犯罪。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由此可见,本罪的客观方面是由以下4个相互不可分割的...

  • 一、交通肇事罪起诉书怎么写有效上诉人:xx,男,汉族;x年x月x日出生于x市x县;文化程度:农民;家住:x市x县x乡。2011年3月31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x市公安局x分局刑事拘留,x年x月x日被依法逮捕,现羁押于x看守所。上诉人交通肇事罪一案,经xxx人民法院x年x月x号刑事判决书判决,现因不服该判决书故依法提出上诉。上诉请求:原审量刑过重,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裁判,依法改判。事实与理由:1、一审认定事实有误,上诉人关键的自首情节没有落实。本次交通事故发生后,上诉人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打急救电话,并在事故发生处等待交警的到来,该行为属于自首。一审对这一自首情节未予认定是错误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40%;一审中对上诉人的自首情节没有认定是错误的。恳请二审人民法院予以认定。2、原审对上诉人的量刑处罚过重。同时上诉...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