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结束后,可以再申请受理吗

更新时间:2020-07-24 00:59:2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结束后,可以再申请受理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691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一、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和复议制度,申请仲裁期限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当事人申请仲裁应提交申请书,注明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两名代理人。
三、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四、由首席仲裁员一人和仲裁员二人组成仲裁庭,简单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可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独立审理。
五、立案受理7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和受理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通知其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不提交的,不影响案件仲裁。因特殊需要,仲裁委员会有权现场受理并裁决纠纷案件。
六、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它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可以依法申请财产保全
七、因纠纷停止生产活动的,案件受理后可裁定先行恢复生产,然后解决纠纷。
八、案件遵循先调解后仲裁原则,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一方反悔的,应当仲裁。
九、当事人认为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有权申请回避。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十、仲裁庭可派出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对案件有关事项可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也可到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十一、开庭审理案件事先应将开庭的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经两次通知无故缺席的,可作缺席仲裁。
十二、仲裁庭按程序开庭审理案件,制作庭审笔录。当事人或代理人、证人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十三、裁决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十四、裁决后作出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十五、仲裁决定书作出后七日内将仲裁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当事人拒绝接受或下落不明的,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送达。
十六、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在仲裁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仲裁决定即生效。
2020-07-24 00:32:39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5849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2,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2020-07-24 00:37:36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2998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工程承包纠纷的解决方式:
1、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或者通过第三者进行调解。
2、和解是指当事人通过自行友好协商,解决合同发生的争议。调解是由当事人以外的调解组织或者个人主持,在查明事实和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引导,促进当事人互谅互让,友好地解决争议。
3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争议,可以节省时间,节省仲裁或者诉讼费用,有利于日后的继续交往和合作,是当事人解决合同争议的首选方式。
2020-07-24 00:47:02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0038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由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限制,出卖房屋也就受到限制。根据规定,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应认定无效为原则,以认定有效为例外。
只有房屋买卖的双方均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另有规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签订的房屋或者宅基地的买卖合同无效,不支持城镇居民要求在农村购买宅基地或者房屋的诉讼请求。
但在对于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订之前订立并已履行完毕的合同而言,如符合当时的国家政策及有关法律规定的,不应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认定其无效。
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买卖包括农民自有房屋即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集体土地上作为商品房出售的小产权房买卖等。
2020-07-24 00:59:2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的纠纷
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的纠纷
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的纠纷第一,经济合同纠纷。包括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以及其他经济合同纠纷。第二,房地
仲裁申请
人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该义务是法定义务,是以缔结婚姻关系为基础,由婚姻法所赋予的夫妻之间相互扶养的义务,目的是维持两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如何确定管辖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如何确定管辖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
劳动法
人浏览
遇土地纠纷可申请仲裁
遇土地纠纷可申请仲裁
为解决农民遭遇土地纠纷难讨说法的难题,我省曾于2007年启动试点,探索通过仲裁化解纠纷。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审议通过,并于明
仲裁动态
人浏览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问题
内容摘要: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与现有基本仲裁类型的比较分析,推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根本目的
民事诉讼法动态
人浏览
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行政行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撤回仲裁申请能否再次申请仲裁
撤回仲裁申请能否再次申请仲裁
如果是申请人一方申请撤诉的,此后其就同一仲裁请求的可以再次申请仲裁。根据《仲裁法》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
仲裁
人浏览
1、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可以拨打12333向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且一裁终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裁决都是不可改变的。为了保证裁决的合法性,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我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决已经生效。 但对方有权申请再审。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服的,在诉讼期,可以到法院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后没有补助。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金,不是低保老人丧葬费补贴金,按规定没有。农村低保户被纳入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些扶贫政策
劳动法
人浏览
会受理的,土地仲裁与商事仲裁不同。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不可以再劳务分包。劳务分包是施工行业中的普遍做法,法律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但是禁止将承揽到的分包作业再分包给其他的公司,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分包行
劳动法
人浏览
视具体情况而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申请劳动仲裁要带的材料是: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通常不需要资质。清包工是指业主自行购买所有材料寻找装修公司、装修队伍或者劳务公司、工程服务公司施工的工程承包方式。业主无需具备资质,装修公司、装修队伍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报酬纠纷可以仲裁。法律依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的养老保险基数范围在3613元-26541元之间,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5360元到29732元之间,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4713元到2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仲裁需要的资料有:1、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登记表;2、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副本;3、申请人身份证;4、授权委托书;5、受委托人身份证明或资格证明;6、委托人与受委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性职工的社保若到了退休年龄没有缴纳够10年的,可以在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补缴的手续。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工资发生争议的,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间的限制。过了争议的仲裁时效并不是不能够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而是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费用还是可以减免的,但是需要企业主动申请减免,有关部门是不会主动对其进行减免的。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劳动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