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法律快车 > 法律百科 > 法律理论 > 程序法 > 公证

    公证

      公证是指国家认可的公证人对民事法律关系所确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证明活动 。

      我国的公证原来是指国家专设的公证处代表国家对民事法律关系依法进行的证明活动,即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2000年10月1日起,司法部将施行《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从而推进公证机构向事业单位转制。改革后的公证机构不再是行政机构,而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今后国家不再审批设立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全国公证员考试也将由系统内部考试改为向全社会开放,由司法部统一组织实施。

      (一) 公证处的设置

      直辖市、县(自治县)、市设立公证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市辖区中可设立公证处。公证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公证处设主任、副主任,由公证人担任。公证人的条件与法官、检察官的条件等同。

      (二) 公证业务范围

      公证处的业务主要包括:

      1、 证明民事法律行为;

      如证明合同、委托、遗嘱、赠与、财产分割、收养子女等。

      2、 证明有民事法律意义的事实;

      如证明出生、死亡、结婚、离婚、亲属关系、身份、学历、经历等。

      3、 证明有民事法律意义的文书;

      如证明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属实,证明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等。

      4、 证明债权文书的执行力;

    把您的困惑告诉律师吧您还可以输入50个字

    问题分类:未分类手动选择分类

    填写联系方式
    悬赏积分
    提交问题
    提问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要提问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