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凌云律师

闫凌云

律师
服务地区:山东-聊城

擅长:交通事故,合同纠纷,损害赔偿,刑事案件,婚姻家庭,劳动纠纷

“女童被碾”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来源:闫凌云律师
发布时间:2011-10-19
人浏览
  

案情提示:20111013日,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均未施以援手。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救起女童。16日晚,两名肇事司机均被抓获。

 女童被碾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作者:沈彬 早报评论员

181良心溃败刺痛了整个社会。佛山女童小悦悦被汽车两次碾压,18个路人见死不救,第19个路人救起了她。之前媒体已对冷漠者做了严厉谴责,接下来的追问是:如何看待此事中的冷漠,又如何杜绝悲剧的重演?

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冷漠,积极帮助他人呢?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做过善良的撒马利亚人试验。(典故源自《圣经》:有犹太人受重伤,躺在路边,但本应为人楷模的祭司路过时却不闻不问,而一个被认为是道德低下的撒玛利亚人却救了他。)

这个试验中的测试对象是神学院学生,组织者要求测试对象到另一处地方布道,暗示这对其前途影响重大;路上有人故意躺倒等待救助。结果显示:假如时间紧迫,90%的学生会装作没看见,甚至故意绕开,哪怕他们即将布道的内容是关于乐于助人的;而如果时间充裕,大多数学生会停下来救人。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会伸出援手,不仅仅在于熟稔道德教条,还在于是否有适合行善的环境。

再回到佛山碾童案,媒体追踪到了冷漠者中的一些人。有人坚称没看到女孩;也有女老板表示自己刚从幼儿园接回女儿,看到血很害怕,在询问了旁边店铺员工,没有得到回答之后,就牵着女儿离开了……就个案来说,五金城中特殊的治安环境、人际环境;当时的大雨,路灯没有开启,光线昏暗等因素,与18人见死不救的相关性,值得警方、社会学家仔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从宏观上说,对碾童案的反思,不应止于道德批判,而是应思考如何营造出适合行善、促进公民抛弃冷漠的社会环境。一个温暖的、切实可行的、有明确预期的社会环境,比空洞的道德教化更有作用。

18名路人,并非良心丧尽,有人甚至内疚到整晚睡不着;可能平时他们还算是好丈夫、好邻居。那位领着女儿离开现场的女老板称如果当时旁边有人一起救,我一定会救。事后,一些热心人士也看望了小悦悦,并为其捐款。可见,善并未远遁,可能与小悦悦就是一个手臂的距离。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大手推动人们向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路人。

有时良知会失败,原因在于有太多社会经验,让人们直觉到风险所在:当公民因为救人,而惹上麻烦,比如被诬为肇事者;或因为救助不当,扩大了损害;或救助时自己受到伤害,那么我们的社会能否提供便捷、全面、人性的保障机制,替救人者分担,乃至承担起全部责任?

现行的见义勇为奖励制度,的确避免了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但其认定范围、便捷性、奖励标准等,往往难孚众望,让很多人认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古训。再比如,当彭宇式的救人被诬案发生之后,救人者往往要一个人承担所有法律风险,包括搜集证据、请律师、参加诉讼……如果法院能公正审判,杜绝对善行的有罪推定;再加上公益组织、律师主动、及时地提供法律服务,让他感受到整个社会对其救人行为的支持,让善良不再感到孤独,那么公众就会对救人有明确的预期,不再惴惴于潜在、不可测的风险,更多的人会挺身而出。

这背后是法律明确责任、政府的积极保障、发达的民间组织、舆论的坚定支持,甚至小到老板对你因为助人迟到的小小宽容……这一切可以让公民安心救助,不再选择冷漠。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是天使,但我们却可以慢慢创造出天堂——让公民敢于救人;让良心不再挣扎;让善心不再孤独。

以上内容由闫凌云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法律快车建议您致电闫凌云律师咨询。
闫凌云律师
闫凌云律师主办律师
帮助过 3296人好评:27
  • 经验丰富
  • 态度好
  • 解答快
山东省聊城市兴华东路中级法院东300米路南四楼(巡防东临)
律师信息LAWYER INFORMATION
  • 律师姓名:闫凌云
  • 执业律所:山东鲁朋律师事务所
  • 职  务:主办律师
  • 执业证号:13715*********251
联系本人CONTACT ME
  • 服务地区:山东-聊城
  • 地  址:
    山东省聊城市兴华东路中级法院东300米路南四楼(巡防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