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法律快车 > 合肥律师 > 晋毅峰律师 > 律师文集 > 文集详情
律师信息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金额

作者:晋毅峰律师 发布时间:2024-02-27 浏览量:0

标题:合同诈骗立案标准金额 摘要:合同诈骗是一种违法行为,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本文将详细介绍合同诈骗的定义、立案标准金额、构成要件以及防范措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合同诈骗。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活动,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合同诈骗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立案标准金额。本文将对合同诈骗立案标准金额进行详细介绍。 二、合同诈骗的定义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虚构合同主体。骗子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2. 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子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与其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骗子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骗子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三、合同诈骗立案标准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四、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合同诈骗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行为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2. 客观要件:合同诈骗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欺骗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 (2)对方当事人产生了错误认识。错误认识是指对方当事人对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产生了误解,认为行为人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意愿。 (3)行为人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骗取财物是指行为人通过欺骗行为,使对方当事人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转移给行为人指定的第三人。 (4)骗取财物的数额达到了立案标准。 3. 主体要件:合同诈骗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 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的主体,但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主观要件:合同诈骗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五、合同诈骗的防范措施 1. 加强对合同签订主体的审查。在签订合同前,应当对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信誉状况等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对方当事人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意愿。 2. 认真审查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前,应当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具体、合法、有效,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歧义、违法等问题。 3. 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对方当事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合同得到顺利履行。 4. 提高防范意识。在签订合同前,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避免受到合同诈骗的侵害。 5. 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自己受到了合同诈骗的侵害,应当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据和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打击合同诈骗犯罪。 六、结论 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合同诈骗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立案标准金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加强对合同诈骗的防范意识,认真审查合同签订主体和合同条款,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避免受到合同诈骗的侵害。如果发现自己受到了合同诈骗的侵害,应当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据和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打击合同诈骗犯罪。

晋毅峰律师

晋毅峰律师

服务地区: 全国

服务时间:09:00-21:00

律所机构: 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

173-3073-388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