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法律快车 > 大连律师 > 隋晓军律师主页 > 律师文集 > 文集详情
律师信息

过失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非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23 浏览量: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过失犯罪一般是指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预见可能,却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造成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形。

  一、过失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

  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而非任何结果。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

  轻信能够避免又表明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便是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不能认为“轻信能够避免”是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

  三、过失犯罪的认定

  成立过失犯以行为发生法益侵害结果为条件,除此之外,与故意犯罪一样,还要求有实行行为与结果回避可能性。

  (一)实行行为。过失犯的构成要件除结果外,还有实行行为;而实行行为是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紧迫危险的行为。在结果发生的情况下,首先要判断是否具有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可否认的是,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定型要缓和得多,这是因为刑法往往并没有严格规定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但不能据此否认实行行为也是过失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二)结果回避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虽然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甚至已经预见,但不可能采取措施避免结果发生,或者虽然采取了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但结果仍然不可避免。

  由于结果的回避可能性是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共通前提,所以,对于这种不可抗力,既不能认定为过失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

  简单来说,过失犯罪需要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时,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过失犯罪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隋晓军律师

隋晓军律师

服务地区: 全国

服务时间:09:00-21:00

律所机构: 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

131-3003-555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