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法律快车 > 梅州律师 > 杨柳律师 > 律师文集 > 文集详情
律师信息

民间借贷案件诉讼时效情形

非原创 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量:0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民间借贷往往很多时候当事人之间是会产生纠纷的,往往会涉及到诉讼时效问题,那么民间借贷案件诉讼时效情形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间借贷案件诉讼时效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这个三年的时效是可以中断的。在遭遇民间借贷纠纷时,当事人应该重点需要了解起诉时间点:

  (一)约定借款期限的,自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起诉;

  (二)未约定借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从出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人拒绝履行还款义务之日起计算;

  (三)在诉讼时效三年内,中断时效的,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形主要有: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人同意履行、达成协议等;

  (四)过了三年的诉讼时效,出借人能否起诉借款人。可以起诉,但如果借款人提出抗辩,法院查明没有时效中断的情形,法院会判决驳回出借人的诉讼请求。


  二、民间借贷诉讼时效起算点计算的基本方式

  在实践中,民间借贷3年的诉讼时效因不同的借款方式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标准,实践中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约定分期还款的

  约定同一借款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约定一次性还款的

  约定借款到期一次性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三)未约定还款期限的

  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借款人在出借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借款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诉讼时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是导致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由于时间的经过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民间借贷纠纷一般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制度,当借贷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为有效的诉讼时效期间。但民间借贷诉讼时效分无借贷期限合同和有借贷期限合同两种情况,有偿还期限的,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没有返还借款,贷款人明知债权已到期而债务人未能偿还欠款,权利遭受侵害而不追索,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制度。即超过了此时效,原债务成为自然债务,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此时,债务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或盖章,可以视为借款人自愿放弃时效利益,对偿还原债务的一种认可,使债务从自然状态变成了可执行状态。此时债权人起诉债务人,就具备了胜诉权。

  对于分期履行借贷合同中,分期偿还债务是借款合同履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合同债务的情况下,诉讼时效应当从最后一笔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开始计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间借贷案件诉讼时效情形的相关知识,一般当事人约定借款期限的,自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起诉


杨柳律师

杨柳律师

服务地区: 全国

服务时间:08:00-23:00

律所机构: 广东穗嘉律师事务所

138-2388-624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