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艳律师

张文艳

律师
服务地区:天津-天津

擅长:交通事故,公司企业,婚姻家庭,劳动纠纷

刘某某诉某某、某某名誉权侵权案件小结

来源:张文艳律师
发布时间:2013-05-20
人浏览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

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条文注释:名誉权构成要件:1.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指向特定人。2.行为为第三人所知悉。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对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第一,侮辱行为

侮辱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一般可分为:(1)暴力侮辱。它是指对受害人使用强制性手段,使其人格、名誉受到伤害。这里所说的暴力,不是指一般的殴打、伤害,而是指损害他人人格的一种方式。例如当众打人耳光、向他人脸上吐唾沫、强迫受害人做难堪出丑的动作等等。(2)语言侮辱。指对受害人施以粗鄙的语言损害其人人格、名誉。例如当众辱骂或嘲讽受害人、使受害人当众出丑、难堪,对妇女使用猥亵性的语言等。(3)文字侮辱。指通过文字等表现形式损害他人名誉,比如,在报刊上以发表文章等形式对受害人进行侮辱。

第二,诽谤行为。

所谓诽谤,指因过错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行为的特点是捏造虚假事实并予以传播,而且诽谤的成立必须有损害他人具体事实为前提。

构成诽谤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事实纯属捏造。散布他人真实的事实,不构成诽谤。

2,捏造的事实一旦公开,足以损害他人的名誉。受害人的名誉实际是否受到损害,不影响诽谤的成立。

3,行为人对捏造的事实进行散布。散布指向受害人以外的人公开,仅向受害人传述不构成诽谤。按照英国的权威著作,即“公开一种错误和损害名誉的陈述,这种陈述涉及另外一人。”而这另外一人就是受害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人数不限,既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人。至于受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行为的性质。不特定的人,是指不局限与迫害人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人,如路上的行人,广场上的听众等。如果行为在公共场所实施,即使不能确定具体的知晓人,也可以推定他人知晓,而不需要指出具体知晓人。散布就是让第三人知晓,让公众知晓,如一封信送达人给收信人本人的具有诽谤的内容,足以诋毁该人名誉的信件,就不应视为诽谤,但如果送达不是信件,而是具有诽谤内容的明信片,则构成诽谤。

第三,其他的行为

侮辱和诽谤是两种典型的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实践中以这两种方式侵害名誉权的情况较多。但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不应仅限于侮辱和诽谤,其他方式也有可能侵害名誉权。例如,假冒他人姓名实施违法行为或者不道德行为,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报刊杂志的报道内容失实,在一定情况下都会损害他人名誉,实质上都是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这在司法解释中已经有所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法院对于名誉权侵权案件较为谨慎,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了不利后果。本案中,被告某某写的三封反映信主要针对的是单位内部的分房政策,虽在信中有侮辱性语言,但仅以此作为证据不能使法院认定为名誉权侵权。如果能够提供单位家属院两名以上的证人证言,证明被告除了写信外,还在家属院范围内有诋毁、侮辱原告的行为,则更有证明力。

                                                                                          李雪律师


以上内容由张文艳律师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法律快车建议您致电张文艳律师咨询。
张文艳律师
张文艳律师
帮助过 1154人好评:1
  • 经验丰富
  • 态度好
  • 解答快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宝业馨苑20-1底商
律师信息LAWYER INFORMATION
  • 律师姓名:张文艳
  • 执业律所:天津福臻律师事务所
  • 职  务:
  • 执业证号:*********
联系本人CONTACT ME
  • 服务地区:天津-天津
  • 地  址: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宝业馨苑20-1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