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法律快车 > 武汉律师 > 邓普云律师 > 律师文集 > 文集详情
律师信息

公立医院债务风险问题法律对策

非原创 发布时间:2020-10-29 浏览量:0

公立医院具有抢救、医学研究及人才深造的作用,能够给人们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医疗服务,从而高效治疗各类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受医改政策的影响下,医院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步提升,尤其是人力成本支出、治疗成本支出问题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困境。因此,公立医院需根据现有的债务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予以探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围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构,确定举债运营模式,进而优化医院的服务、管理环境,但也相对的加大了经营方面的风险,故需要围绕此类风险情况进行改革。

一、公立医院债务风险表现形式

(一)规模风险

规模风险的导致原因是部分债务无法按期偿还,进而加大了风险的影响。《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了关于逾期支付的要求,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债务规模较大,进而导致所承受的风险也随之扩大。根据2016-2018年辽宁省三级公立医院的财务年报数据,2016年负债总额3031007万元,2017年3477043万元,2018年增长至3938333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4%。若持续按此增长速度,可能会导致医院经营方面的问题。另外,大规模风险的项目内容需要与医院的资产情况、医疗水平相统一,若资产负债情况超过额定指标(≤50%),同样会加大各类风险的影响[1]。其中,此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现金流量及资产净额两方面因素造成。

(二)结构风险

结构风险主要造成原因是债务支出、债务状况出现一定管理、操作方面的隐患,例如直接性、间接性的风险因素,都会造成举债问题。在此过程中,《民法通则》也指出借债与利益方面的关系因素,需要确保整体借、贷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根据医院的会计制度内容分析债务结构与项目报表的联系,若其中部分项目出现不可预期的风险,如收入金额远小于支出金额,造成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现象,甚至诱发长期赤字现象,影响了整体经营的社会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利用现金流量表进行风险识别,若出现现金净增加额小于零,那么就会出现此类风险,例如结余金额远小于债务利息,故在负债的影响下,采用借入的形式确定短期借款,同时确定出转贷偿还情况,可做好风险的识别管理特征[2]。

(三)效率风险

效率风险的造成原因是由于资金在管理、运行中,部分项目资金无法得到补充,进而导致资金出现补充的风险。在此过程中,部分医院无法及时对债务资金进行补充,并且实际管理运行中所设定的管理方法不科学,就会增加投资管理、决策管控方面的问题,促使项目投资的回报率受到威胁。另外,若效率识别过程的损益效果远小于资金成本支出效果,就会导致借债资金无法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二、公立医院债务风险的诱发原因

(一)财政投入问题

公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会有一定的投入,提升公立医院的学科水平和诊疗能力,但目前我国财政资金整体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还相对较少。以辽宁省三级公立医院为例,2016-2018年,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仅维持在4-5%,在基本建设、设备采购、日常运营方面均存在负债运营的情况。随着医改的深入,药品和耗材零差价的实行,公立医院的现金流入进一步受到不利影响,仅仅依靠价格平移部分医院无法弥补零差价的损失,可能会导致价格设定、财政投入的补偿机制不全面,故仅能依靠负债进行产出,这也是造成负债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规模设定问题

公立医院的规模设定需要遵循市场的要求,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了财政配比的份额管制。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部分医院为收纳更多的患者,对原有场所进行扩建,甚至新建院区,获得规模效益。同时融合新型的管理技术提高整体项目的竞争力。但是,诸多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质,医疗服务的收益远远不能满足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为了消除该方面的压力及问题,医院就采用融资、贷款的方式,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同时,在相关法律文献及政策的支持下,多数医院均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属优质客户,不需要院方主动申请,很多银行方采用了“放贷”的模式,致使医院长期处于负债状态[3]。

(三)项目管理问题

部分项目的论证不充分,不严谨,导致规模过大,投入过高,所采购的医疗设备与实际需求不符,出现闲置的情况。另外,若贷款的审批设定不完善,如建设标准没有与举债情况进行协调,也会一定程度增加财政支出成本[4]。此外,若内部管理方式不科学,过分的依赖于对硬件、医疗器械的引入,没有结合院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也会出现闲置或项目收益较差的问题。

三、法律视角下解决公立医院债务风险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风险化解程序

结合《公立医院特许经营指南》的要求设定明确、可靠的风险化解程序,明确医院价值,控制、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详细分析医院的债务构成,分析哪些债务是基于设备支出、哪些债务是基于人力支出、哪些债务是基于项目建设,结合必要的评估手段进行分析。具体可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1.旧债与新债的管理:旧债与新债的管理过程中,需落实审批管理制度,根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债务要求及实践要求确定债务分解计划,明确各要点的支出预算,再结合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评测出债务资金使用情况。2.责任要求:医院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理清医院债务的责任要点及改革要求,明确各管理方的责任与债务区分。首先,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国发[2009]12号)文件要求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项目,由政府投入资金化解债务,防范因医院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以期为医院的运作提供丰富、可行的资金,提供完善的资金流,促使医院将管理重心倾向于打造品牌、服务、技术等内容。其次,除由政府投入资金化解的债务以外,应由医院自行化解,把债务还本纳入年度预算,有计划、有步骤的降低债务规模,并把债务化解的进度和成效纳入医院绩效考核、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体系。最后,通过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责任,确定建设过程中所需求的发展基金,消除医院在资金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影响。通过逐步完善医院的资金流及资金链,引导政府部门积极介入,有利于消除收费政策亏损的问题,也能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服务内容。

(二)加大监管力度,凸显医疗服务作用

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明确当前公立医院债务风险及相关法律问题,设定必要的补偿及建设机制,科学配制出符合公立医院的仪器数量、人员数量以及科研项目的财政支出占比。首先,管理部门配制出合规的管理方案,根据卫生资源共享方案确定各科诊室所需求的设备数量,消除重复采购及财政浪费的现象。其次,服务定价过程中,需根据《医疗机构价格行为规则》进行定价管理,同时结合当地的物价情况设定可行性较强的收费运营标准,从而消除定价不科学而造成服务水平低于治疗水平的情况,避免价格方面的亏损。最后,需根据医院的服务情况确定新颖的定价机制,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各项目的服务要求及劳动情况是否符合服务水平,围绕公立医院的级别设定动态化的服务机制及订价机制,同时根据现阶段的收费情况予以补贴。因此,要消除管理与法规不同意的问题,同时对现有的财政、规模、项目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消除变更、合作协议管制方面的问题,也能强化债务的管理方面的风险承受能力。例如可协调出治疗费用、医保费用之间的资金配置关系及预付关系情况,设定可靠的结算方案,促使公立医院的资金回笼措施的合理化。

(三)完善内部管理建设,确定风控管理机制

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定位情况及定位方向确定战略规划方案,确定债务风险所涉及的项目,同时分析出资产总额与偿债、负债方面的关系。因此,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同时结合相关法规规定确定关联性的治疗资源。通过控制各项目的成本投入,围绕内部管理确定风控管理方案,以提高各部门的风险承受能力为根本,确定出精细化的管理内容。另外,债务管理步骤的确定中,需分析出非流动负债、租赁、融资的实际支出,宏观的确定举债要求及举债时限,在配制出与此相关的法律文件,如《合同法》《商标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的法律内容,组合不同的融资方式,以期高效的面对当前管理和发展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解决医院债务支出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债务风险问题应对过程中,医院应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分析当前管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入必要的法律法规文件,确定出各项目的风险情况及管理情况,再结合风控方案对医院的债务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协调、预测,最后围绕财务建设情况确定出创新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整体方案的资金利用率,消除债务危机及风险方面的问题。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邓普云律师

邓普云律师

服务地区: 全国

服务时间:09:00-21:00

律所机构: 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

191-6446-008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