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6 15:43:18 0人浏览

导读: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那么,交通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交通肇事者逃逸是需要面临一定处罚的。那么,交通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交通肇事者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一定要第一时间看人员有没有伤亡,然后报警处理,但是有些人因为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比较慌乱,选择了逃逸,那么交通逃逸怎么处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通逃逸怎么处罚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第九十九条第三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

  •   交通肇事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的一种过失犯罪,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现象也比较常见。那么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罚:

      一、 前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轻微伤、轻伤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猪、牛、羊等)死亡的后果,财产损失数额不大。此时如果肇事者逃逸行为本身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对肇事者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二、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肇事者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肇事者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驾车逃逸,但没有因逃逸而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对...

  •   交通肇事逃逸我们都知道是指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目地就是为了逃脱责任。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严重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交通肇事后逃逸者必须会受到严惩的。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若主观上认为后果严重,自己已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为刑法仅处罚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客观上未造成严重...

  •   当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导致他人伤害,有的人可能会疑惑,交通肇事逃逸会加重处罚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交通肇事逃逸是否会加重处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会加重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一、责任认定重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

  •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等。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此处的“逃逸”。所以,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