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的顺序
-
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遗产的继承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房屋继承的顺序我国法律也进行了规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房屋遗产的继承顺序,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帮助,在现实生活中能相应的应用。
一、遗产继承是什么
遗产继承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为继承人;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就是继承权。
二、房屋遗产的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是依照法律的规定,由继承人按继承顺序、继承份额进行继承。
《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顺序是指上述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顺序。《继承法》将继承人分成两个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及虽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三、房屋遗产的继承份额
继承份额是指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份额一般均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适当多分配一些遗产。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继承人经过协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遗产,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遗产,这一点在房产的继承上尤为重要。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房屋遗产的继承顺序”的法律内容,房屋遗产的继承顺序按照亲疏关系的不同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大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
-
当被继承人死亡的时候,由其所属的财产就会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愿或是按照法定的继承顺序进行继承,一般来说,对于财产的继承一般是按照遗赠抚养协议、遗嘱、法定继承这一顺序对遗产进行继承,近来发生一件事,10岁孤女继承百万遗产,财产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一同来了解。
10岁女孩小红家住江苏泰兴,两个月前,小红的母亲在一场车祸中死亡。而早些年,小红的哥哥因车祸不幸去世,父亲也因病死亡。没有爷爷奶奶,没有外公外婆,也没兄弟姐妹。小红依照遗产继承的规定对父母的遗产进行了继承。
一、10岁孤女继承百万遗产,财产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对法定继承的规定如下:
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抚养能力和有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遗产继承的方式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如果同时出现2种以上的继承情况,在这4种继承方式中,遗嘱扶养协议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遗赠,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继承。
三、遗产继承中有关法定继承的情形有哪些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7条之规定,立有遗嘱的遗产继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继承顺序的明确为遗产的有序分割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遗产的分割中,应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以及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即便是立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以及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此外,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无清偿义务,当然自愿清偿的除外。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岁孤女继承百万遗产,财产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有关知识,在没有协议、遗嘱等情况下,女孩按照法定的继承顺序对遗产进行了继承,可是因为年龄太小,在这个时候还要为其寻找监护人,希望监护人能够在这么大的诱惑下好好对待女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
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说一个人死了,所有的财富都是带不走的,那这些带不走的财产就是遗产,如果死者生前没有立下遗嘱,则遗产将根据法定继承的顺序处理,那么,再婚家庭遗产继承的顺序是否和原生家庭不一样呢?下面请看为您介绍。
一、再婚家庭遗产继承的顺序
(一)遗产继承的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遗产继承人员的解释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有遗嘱遗产的法定继承情形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继承顺序的明确为遗产的有序分割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附带债务的遗产如何继承
当继承人只有一人时,自应单独承担清偿被继承人欠缴税款和所负债务的责任。而在共同继承中,除遗嘱有特别指定的以外,原则上各继承人应按其继承份额比例分担有关税款和债务的清偿责任。在清偿方法上可以在下列两种中选择其一:
1、先行清算与清偿 ,然后分割遗产。
依照此种清偿方式,共同继承人首先从遗产中清算出遗产债务,并将清算出的相当于遗产债务数额的遗产交付给债权人,然后在遗产有剩余的情况下,继承人可根据各自应继承的份额,分配剩余遗产。
2、先分割遗产后清偿债务。
依照此种清偿方式,共同继承人应先根据他们的应继份额分割遗产,同时分摊遗产债务,然后各继承人根据自己分摊的遗产债务向债权人清偿债务。但各继承人应对债权人负连带责任,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再婚家庭遗产继承的顺序及其相关法律知识,由上述内容可知,无论是否是再婚家庭,也无论是否是婚生子女,都是按照继承法规定的继承顺序继承遗产,如果您对遗产继承还有其他法律疑问,请上法律快车咨询律师。
-
自然人在生前就可做出对身后财产归属的意思表示,也就是遗嘱,如果父母死亡的,其身后遗产如果在没有一株的情况下一般是按照法定的继承顺序来进行集成的,那么父母遗产继承顺序的规定是怎样的呢?阅读完以下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父母遗产继承顺序的规定
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没遗嘱的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3、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4、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5、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被继承人生前未与他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或虽订立遗赠扶养协议,但只处分了部分遗产,或协议已失去法律效力的。
2、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遗赠,或虽立遗嘱、遗赠,但只处分了部分遗产,或所立遗嘱、遗赠无效或部分无效的。
3、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4、遗嘱继承人放弃遗嘱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领遗赠的。
5、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受遗赠人丧失遗赠受领权的。
三、遗产继承要注意哪些问题?
1、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我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因此,继承人在分割遗产前要注意死者是否留有遗嘱,如果留有遗嘱,首先应按遗嘱继承方式分割被继承人的财产。虽有遗嘱,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5、遗嘱处分的遗产。
2、保留胎儿继承份额
在分割遗产时,如死者遗有未出生的胎儿,应给胎儿保留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其应继承的数额一般以共同参加继承的各法定继承人的平均数额为参考数额。如果胎儿生下是活体,这份遗产由胎儿这一继承人继承;如果胎儿出生是死胎,这份遗产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父母遗产继承顺序的规定的相关内容。综上,父母遗产继承顺序包括第一顺序第二顺序,第一顺序分别是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在继承顺序中的位置是第二位。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快车律师。
-
遗产继承在法律上规定了其相关的继承顺序,比如有遗嘱的先按照遗嘱进行。从各方面对其进行公平合理化。那么,遗产继承人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遗产继承人的顺序
1、应该先看死者是否有遗嘱,有遗嘱的,应按遗嘱执行。
2、没有遗嘱的,应该确定哪些人可以作为继承人?继承人分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最后,才是确定各继承人的份额。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二、法定遗产继承分配比例
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继承法第13条对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做了明确规定,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①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②不尽扶养义务;③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三、遗产继承公证时间是多久?
规定是十五个工作日之内,但是补充材料或核实不计算在内。 不过弹性很大。 我们这里材料齐全没有争议核实情况无误的话一般在一周左右就出了公证书的。
继承人之间要对其遗产进行合理分割,不要因此产生矛盾和问题。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遗产继承人的顺序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中国式的父母都是会为自己的孩子打算的,即使是在自己死亡之后,都还惦记着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留下存款,立下遗嘱,解决自己的身后之事。那么关于法律上的继承顺序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遗产第一继承顺序的规定。
一、遗产第一继承顺序的规定
根据1985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继承顺序的特殊情况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两个条件的,才能在遗产分配时给予适当照顾。所谓生活有特殊困难,是指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而不是指和其他继承人相比生活质量比较差。这里的适当照顾是指分割遗产时,一般以该继承人分得遗产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如果被继承人遗留下的遗产特别多,继承人平均分配遗产就可以足额保证有特殊苦难的继承人的生活,就没有必要加以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这是继承法“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体现。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主要是指对被继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一般而言,他们对继承人所尽的扶养义务要比那些不与被继承人生活在一起的继承人要多一些,所以,法律规定可以多分遗产。但是,如果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生活在一起而不照顾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不仅不能多分,而且还要少分。需要指出的时,这里是可以多分,而不是应当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里包含两个条件:首先,被继承人经济上或生活上有困难,需要继承人扶助;其次,继承人有条件和能力,却不扶养被继承人。两者需要同时具备。如果被继承人不要扶助,或者继承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尽扶养义务,都不适用该规定。
(4)经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在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之间既可均等分配也可以协商分割遗产,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也可以进行不均等分配,这是继承人自主自愿的行使其继承权的结果,法律对此不加以干预。
三、继承遗产权利实现
继承权的实现,亦称为继承权的兑现,指继承人依法取得继承权后,根据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的方式取得遗产的法律后果。
继承权的实现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
1、继承人在继承权主体的范围内;
2、继承权人没有丧失继承权;
3、继承权实现的内容是合法的,没有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遗产第一继承顺序的规定的相关内容。其实中国式的父母,这种对孩子的爱,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吧。毕竟国外父母亲是没有这种习惯的,他们比较希望自己孩子能够独立,不依赖于自己的父母。
-
我们讲的继承顺序,这个是存在在法定继承当中的,如果是遗嘱或者是其他的,那么就是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愿来,那么对于法定继承的顺序,也是第一顺序、第二顺序等等,只有当第一继承人不存在或是放弃继承权的时候,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就可以对财产进行继承,接下来就一同来了解遗产继承第二顺序的规定。
一、遗产继承第二顺序的规定
遗产继承的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同时,婚姻法还对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外延进行了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简言之,继承顺序,就是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先后次序,就是在所有的法定继承人中,按照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亲疏,以及经济生活中相互依赖程度划出继承的不同顺序。我国婚姻法规定了两个继承顺序即第一顺序继承和第二顺序继承。以血缘关系最近的同一亲等的人即父母、子女、配偶为第一顺序;血缘关系较第一顺序稍远的同一亲等的人如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只有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或丧失了继承权的才能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不管有多少,应同时继承,不再有先后次序之分。
二、财产继承公证需要什么手续
1、到多媒体领号机上领取编号,承办的公证员会根据编号依次为你办理。
2、根据你的申请要求,用钢笔填写相应的《公证申请表》。本处公证员会告诉你应当提交哪些证明材料以及照片。
3、如果所有的证明材料齐全了,你就可以将证明材料及有关申请表格交给承办公证员,由承办公证员予以受理。
4、承办公证员在对你填写的《公证申请表》和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后,会给你出具一份《受理通知单》,你凭《受理通知单》进行有关立案、编号、付费、复印证明材料等事项。请别遗忘你的公证费发票。
5、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即可携带好本人的身份证明和公证费发票,到本处领取办理完毕的公证书。
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有哪些规定?
1、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原则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
(1)凡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为遗产,全得由其继承人继承。
(2)继承人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
(3)继承权为绝对权,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2、继承权平等原则
(1)继承权男女平等
(2)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继承权平等
(3)在遗嘱继承和遗赠中保护老、幼、残疾人的利益
依《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以遗嘱处分其财产时,遗嘱中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4)遗产分割不能侵害未出生人的利益
按照《继承法》的要求,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以保护被继承人死亡后出生的子女和利益。
(5)承认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
我国《继承法》中特别规定了遗赠扶养协议。公民可以与无法定扶养义务的自然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以保障受扶养人的生养死葬。
3、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1)继承人的继承权受法律的平等保护
(2)法定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
(3)继承人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4、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遗产继承第二顺序的规定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对于继承的顺序是怎么样的以及谁是在这继承的顺序中,这个在法律上都是有所规定的,规定出这个才能让我们对继承更加的了解,这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我国法律规定了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法定顺序,大家需要清楚其顺位。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遗嘱继承的界定、遗产继承的顺序及比例、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的特殊情况,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帮助。
一、遗嘱继承的界定
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为继承人;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就是继承权。
二、遗产继承的顺序及比例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
《继承法》第13条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继承人的人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
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彼此在生活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对被继承人所尽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条件大致接近。所谓“均等分配遗产”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所取得的被继承人遗产数额比例相同,没有明显差别。
三、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的特殊情况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生活有特殊困难是指继承人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难以维持其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劳动能力是指继承人因尚未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疾病等原因而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是指对被继承人负有法定的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为被继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或者提供了主要的劳务扶助。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是指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处于相互紧密联系状态,彼此相互关心和照顾。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遗产继承的顺序及比例”的法律内容,遗产继承的顺序及比例在我国法律中规定的较为详尽,这样可以防止继承人在继承遗产过程中引发利益纠葛。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
-
2019-02-21 婚姻法 收听:32143
-
2019-01-29 婚姻法 收听:39794
-
2019-01-18 婚姻法 收听:10802
-
2021-03-05 阅读: 151
-
2021-03-05 阅读: 163
-
2021-03-05 阅读: 164
-
离婚时转移财产会怎样2018-09-11 阅读:491
-
一方离婚另一方不同意怎么办2018-09-08 阅读:1,978
-
离婚时孩子一般判给谁2018-09-08 阅读:738
-
离婚撤诉后多久才能再起诉2018-09-08 阅读:10,107
- 关于法定继承的顺序 阅读:5799
-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阅读:10343
- 办理放弃继承权公证告知书 阅读:2309
- 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有哪些情形 阅读:3135
- 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怎么区分 阅读:731
- 遗嘱继承中应明确“特留份” 阅读:2854
- 有关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 阅读:4187
- 房屋继承程序申办材料 阅读:1504
- 继承父辈房产,房产继承过户程序你晓得伐? 阅读:2066
- 交通事故责任人死亡,由谁来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阅读: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