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自然人过失犯罪如何处罚

自然人过失犯罪如何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13 11:31:07 0人浏览

导读:

多次过失犯罪我们会认为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是比较大的,但是有因为都是过失犯罪,那么自然人过失犯罪如何处罚?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带您一起了解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然人过失犯罪如何处罚
  • 多次过失犯罪我们会认为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是比较大的,但是有因为都是过失犯罪,那么对于这一情形应该如何处罚呢?大家一定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疑问,过失犯罪根据触犯的罪名不同,相关的处罚以及量刑标准是会不一样的,多次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的一种情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多次过失犯罪怎么处罚。一、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如某汽车驾驶员,在倒车时违反操作规程,不事先鸣笛,也不注意观察,结果将在车后玩耍...
  • 我们在认定犯罪时会考虑到行为人在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大多数的行为人在犯罪前是没有预谋的,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犯下了错误,还有一些行为人根本就没有故意的心态,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对于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失犯罪了,那么过失犯罪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处罚呢?下面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过失犯罪的种类1、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它有两个特点:(1)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2)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它也有两个特点:(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预...
  •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一定的危害结果,那共同过失犯罪如何处罚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各行为人主观上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且在这一主观心态的支配下在客观上都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因此,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实行共同负责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即各犯罪人首先应当对其参与的整个共同犯罪负责;至于其具体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之大小,则又应当按照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实际作用来裁量。而与之不同的是,共同过失犯罪的各行为人之间欠缺共同故意的意思联络,行为人的行为只是在各自独立的单个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这也就意味着对其不能予以共同处罚,而只能按照各行为人所触犯之罪分别定罪处罚。

      司法实践中,对共同过失犯罪之各行为人具体裁量刑罚时,首先应当明确,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各行为人之过失行为分别定罪,并不意味着各共同过失犯罪人须承担相同之刑...

  •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但是,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同时,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 对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未成年过失犯罪的,只有已满16周岁的才需要承担责任。过失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我们都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现如今未成年犯罪率不断在上升,当未成年人故意犯罪了,刑法是如何规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相对应的量刑呢?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未成年故意犯罪如何处理?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未成年故意犯罪如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 法定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过失犯罪是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分别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一、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怀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还是以汽车驾驶员为例,某驾驶员已经知道自己驾驶的汽车制动不灵,需要修理,但由于急于出车跑业务,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出不了事,结果遇到紧急情况,将人撞死。作为驾驶人员,汽车制动不灵,可能会造成事故,是应该预见到的,但该驾驶员自认为技术高超,怀着侥幸心理,结果造成危害,应当负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疏...
  •   过失爆炸罪是过失地引发爆炸物,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唐小伟律师。以下为大家解答直接故意犯罪怎么处罚这个问题。

      直接故意犯罪的量刑处罚:

      第一,一般初犯

      根据犯罪嫌疑人所触犯具体的刑法等法规,来确定其所受到的处罚。也就是说先看行为人所犯下的是什么罪,再根据这个罪名的量刑来定罪。

      第二,累犯

      (1)一般累犯:年龄在18周岁以上,前后五年内都是故意犯有期徒刑以上。

      (2)特殊累犯:也就是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的,应当从重处罚,不适合用缓刑或者假释。

      第三,自首

      (1)一般自首:也就是所谓的自动投案,可以在基本犯罪量刑的基准上,从轻、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2)特殊自首:被管制后,供述还未掌握的本人其它行为,可从轻、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第四,立功:

      行为人有揭发他人罪行,并查证属实的,可以从轻或减轻。

      以上就是直接故意犯罪怎么处罚的相关内容,直接故意犯罪的处罚根据初犯、累犯...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