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事行为能力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11-21 02:34:25 人浏览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如果说,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备了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的话,那么民事行为能力是其现实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意义有:

  1.保护未成年人和心智不全者的利益,使其不因自己的轻率行为而受损失;

  2.使未成年人和心智不全者不能参与其无法参与的活动中,避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怎么确定

  法律快车提醒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是她的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三、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无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我国立法对自然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采取认定制度。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