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违章 > 酒驾冒名顶替罪?

酒驾冒名顶替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3-23 18:18:00 人浏览

导读:

酒驾冒名顶替罪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如果酒驾行为没有构成犯罪的,则冒名顶替行为也不构成犯罪,如果是酒驾发生事故构成犯罪的,则顶替的人构成包庇罪。

酒驾冒名顶替

  一、酒驾冒名顶替罪?

  1.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没有对包庇行为的规定,但是可以依照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实际操作中,一般给予警告。除非顶包的人主观恶性大、态度恶劣,有严重影响正常执行公务行为,或者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二、酒驾处罚标准

  分理处旷,酒驾处罚标准具体有: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5.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酒驾与醉驾的区别

  法律快车提醒您,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 及时报警,根据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责任的划分
  • 多醉才算醉酒驾驶
    多醉才算醉酒驾驶

    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2、80毫克/100毫升的标准是

    #交通事故
    次播放
  • 酒驾冒名顶替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对方具体的酒驾行为确定。若对方酒驾的行为构成犯罪,顶替人构成窝藏、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没有构成犯罪的,则会被治安处罚。
  • 酒驾处理标准
    酒驾处理标准

    1、饮酒驾驶,其中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的,由公安交警部门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

    #交通事故
    次播放
  • 酒后驾驶的处罚如下: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
  • 等 主管交警单位的处罚决定
  • 你好,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起诉处理
  • 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 实习期未满一年上高速出了事故有理赔吗
    实习期未满一年上高速出了事故有理赔吗

    实习期未满一年上高速出了事故,如果有驾驶人陪同,则可以理赔。如果没有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的,出事故后,应根据当事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但交强险肯定赔偿。

    #交通事故
    人浏览
  • 驾驶证满期换证提前多久才能办理
    驾驶证满期换证提前多久才能办理

    驾驶证满期换证的,需要提前九十天才能办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在驾驶证有效期满前九十天,携带本人身份、机动车驾驶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等材料,前往车管所申请换证。

    #交通事故
    人浏览
  • 已患有抑郁症,并经医院诊断书确诊,基本告别商业保险。但意外险还是可以买的。医疗险、重疾险及寿险等健康类保险,无论内地保险还是香港保险,健康告知中都会提及精神类疾病,正患有或者曾经患有抑郁症均视为不符合健康告知,不能直接承保。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杀是抑郁症者病理情绪导致的直接后果。对于保险来说,抑郁症引发的自杀能否获得理赔,需要视险种来看。按照新法律依据:《保险法》第44条规定,“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两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除外。”“从寿险产品看(具体还是要看一下产品条款),有两年之后的自杀赔付责任,如果被认定为无民事能力,那么两年之内也是要进行理赔的。”如一些高端医疗保险产品,抑郁症归属于精神类疾病,是可以在限额内进行赔付的。而从意外险产品看,意外事故是指被保险人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并使被保险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自杀不符合这些要素,故不属于保险公司的意外险责任范围。患有抑郁症引发的自杀能否获得赔付,一直以来争议比较大。但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抑郁症引发的自杀,正常情况下,意外险不予理赔。抑郁症患者的保险风险很大,是保险公司拒保的内容之一。但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会放宽限制,抑郁症患者如要投保人身险,首先在投保书上要如实告知,其次要向保险公司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患者病情说明,保险公司核保部将会根据被保险人的病情来确定是否承保,是否提高费率,或者采取特约承保,即载明因抑郁症所引起的人身伤亡属除外责任,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则可能直接拒保。抗抑郁药属于社保体系中医疗保险范围,可以通过社保中的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医药费。商业健康保险中,一些公司在保单中明确列明:精神疾患引起的费用作为除外责任;还有一些公司在个人医疗保险中并没有明确指出精神疾患作为除外责任,但需要提供理赔单证,交核赔部认定。总的来说,抑郁症患者购买保险是非常艰难的,而且理赔也会比较坎坷,如果你的诊疗记录里有“抑郁”两个字眼,大概率会被商业保险拒保,只有极少数产品会承保。所以一定要注意,万一有轻度抑郁,要尽早在没有诊疗记录之前配置好保险,建议先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如果要去精神科就医,也一定要选择更专业更可靠的,如果医生随意在诊疗记录上打上“抑郁”二字,对今后投保有很大影响。这个要看是什么事情,而且买保险的时候是查出来有抑郁症了还是没有,如果已经查出来了那就在买保险的时候要如实告知,能不能买的到那就看公司审核了,如果是治疗抑郁症的医疗费用。这个是不能报销的,好像所有有关精神方面的疾病都不能报销的,如果是抑郁症患者生其他病好像是可以报销的有抑郁症的人是买不了保险的,如果已经买保险的人在保险期间且出观察期出险是赔付的,具体要看各家保险公司的条款合同!如果购买保险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自杀了,比如说两年以内保险公司是拒绝赔付的,如果超出两年,一般是可以得到一定赔付的,抑郁症自杀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早发现及早治疗还是可以控制的。在里买保险前,保险公司的员工会调查被保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给你推荐险中,只要买了出事了保险公司都会理赔,这点可以放心
  • 法律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哪些要求
    法律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哪些要求

    法律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下列要求: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应当载明当事人及涉事车辆基本信息、事故发生经过、形成原因的分析、责任认定等方面内容;应当加盖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其他要求。

    #交通事故
    人浏览
  • 以交警作出的行政处罚为准
  • 连环追尾相撞如何确定各方的责任怎么划分
    连环追尾相撞如何确定各方的责任怎么划分

    连环追尾相撞应这样确定各方的责任:根据连环追尾各方机动车驾驶人的过错程度及对其行为交通事故的作用大小,确认相应的责任划分。但如果都不存在过错的,应当认定都没有责任。

    #交通事故
    人浏览
  • 你好,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由交警部门作出。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确定各自的责任和赔偿数额
  • 交通事故要负全责的情形有哪些
    交通事故要负全责的情形有哪些

    交通事故要负全责的情形有以下三种:1、交通事故的逃逸者负全责;2、交通事故中故意毁坏证据的一方负全责;3、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承担全责,但是行人必须无过错。

    #交通事故
    人浏览
  • 建议报警,责任以交警部门认定为准,根据责任认定书处理赔偿问题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是什么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是什么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的主要是:行为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因果关系责任原则、公平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应当依据当事人行为作用和当事人过错,兼顾公平原则等多方考虑,进行确认。

    #交通事故
    人浏览
  • 由交警做责任认定
  • 次要责任是否需要赔偿对方,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都是需要进行赔偿的,只要主要责任的赔偿的金额会比次要责任的要多。《道路交通事故处
  • 你好,按照合同约定办理
  • 法律分析:如当事人损毁他人车辆,经过协商对方不同意和解的,当事可以请求第三人出面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