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正当防卫 > 什么是正当防卫 > 如何判断是否为正当防卫行为

如何判断是否为正当防卫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3-18 17:15:00 人浏览

导读:

判断是否为正当防卫行为的是针对的必须是不法的侵害和不法侵害人,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但不可以超过一定的限度,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法侵害人对造成了损害的。

正当防卫行为

  一、如何判断是否为正当防卫行为

  如下判断是否为正当防卫行为: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

  二、正当防卫如何处理

  正当防卫的处理方式是不构成犯罪,但应赔偿伤者医药费、护理费等基本费用。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三、正当防卫的特征是什么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

  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

  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法律快车提醒您,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

  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法律评价。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 正当防卫的行为特点
    正当防卫的行为特点

    (一)正当防卫行为的主客观一致性特点我国的刑法是着重从行为目的的正当性的角度来对正当防卫制度作出规定的,同时也强调防卫行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客观同主观方面必须具有统一的指向:首先,从客观方面看,正当防卫的损害行为是

    #什么是正当防卫
    人浏览
  • 以下行为算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什么行为可以算是正当防卫
    什么行为可以算是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可以算是正当

    #刑事辩护
    人浏览
  • 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的条件
    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的条件

    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如果防卫目的不具有正当性,正当防卫则不能成立,例如聚众斗殴中互相杀伤,由于均有侵害对方的意图,故不存在正当

    #什么是正当防卫
    人浏览
  • 你好,需要看情节认定
  • 正当防卫标准
    正当防卫标准

    1、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2、对正在进行行凶、绑架等

    #刑事辩护
    次播放
  • 正当防卫的判定方式:当事人主观上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阻止他人侵害的行为,其判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是不需要承担法
  • 要根据具体情况认定
  • 正当防卫判定条件是:有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行为人具有防卫意识,防卫人具有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针对侵害人防卫;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法律依据:
  • 正当防卫的判定方式:当事人主观上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阻止他人侵害的行为,其判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是不需要承担法
  • 舅舅判刑会对我有影响吗?
    舅舅判刑会对我有影响吗?

    舅舅判刑一般会对外甥有影响。根据公务员政审规定,如果直系血亲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属于政审不合格,不能被录取为公务员。

    #刑法
    人浏览
  • 正当防卫的认定条件是:有客观的不法侵害事实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行为人具有防卫意识,防卫人具有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针对侵害人防卫;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法
  • 对未成年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对未成年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对未成年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标准为18周岁。如果审判的时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依照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法院应予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刑法
    人浏览
  • 正当防卫的认定条件是:有客观的不法侵害事实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行为人具有防卫意识,防卫人具有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针对侵害人防卫;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如果你是自愿认罪认罚,那就签,对你的量刑处罚有好处
  • 国家安全机关举报间谍行为或线索时拨打哪个电话
    国家安全机关举报间谍行为或线索时拨打哪个电话

    国家安全机关举报间谍行为或线索时可以直接拨打12339。依据《反间谍法》的香港馆规定,行为人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构成间谍罪。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刑法
    人浏览
  • 法律分析:二审庭审结束后,多久会出判决,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但由于二审的审限为三个月,没有特殊情况或原因,判决将会在三个月内作出。请参阅《民诉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的规定。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 网络诈骗报警有作用吗
    网络诈骗报警有作用吗

    网络诈骗报警有作用。行为人通过网络实施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其诈骗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即构成诈骗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会予以立案追诉;经查证属实犯罪的,除了会对犯罪分子处以相应刑罚外,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也会予以及时返还;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也会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刑法
    人浏览
  • 你好:可以报警处理,是否报警了
  • 网络诈骗受理的金额
    网络诈骗受理的金额

    网络诈骗受理的金额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存在诈骗财物的行为,无论是私人财物还是公有财物,只要金额较大即会入刑立案;诈骗三千到一万元即符合数额较大标准,应予立案追诉。

    #刑法
    人浏览
  • 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后,可以不起诉
  • 电信诈骗怎么举报
    电信诈骗怎么举报

    电信诈骗的举报方式包括:1、每个省的公安厅主页都有网络监察部门的报案页面,可以去提交相关内容进行报案;2、也可以拨打110报案;3、还可以去当地公安局的网络监察支队或刑警队当面进行报案。因为现在网络诈骗案件一般是刑警队主办,网监部门协助。

    #刑法
    人浏览
  • 法律分析:可以搜集骚扰信息后直接拨打报警电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
  • 偷笔是盗窃行为,即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触犯了民事相关法,又违反了社会秩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不过这个情节显著轻微,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偷窃不管是偷窃公共物
  • 您具体是想咨询什么问题
  • 根据你所陈述的,可以提供线索给警方,让警方调查处理。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