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试用期 > 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辞退有补偿吗

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辞退有补偿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6-27 12:00:44 人浏览

导读: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双方之签订的劳动合同受我国法律协调和约束,相关劳动法规规定了双方之间应履行的义务和应当享有的权利,试用期的劳动合同也需要签订,那么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辞退有补偿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双方之签订的劳动合同受我国法律协调和约束,相关劳动法规规定了双方之间应履行的义务和应当享有的权利,试用期的劳动合同也需要签订,那么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辞退有补偿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试用期没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有补偿吗

  有。单位辞退你,应该给你经济补偿金。所谓试用期必须是劳动合同约定了的,才有可能存在试用期.而你与单位并无劳动合同,所以不存在试用期的约定。

  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事实,由用人单位提供证据证明。不能证明的,则视为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无故被辞退合法吗

  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无故被辞退是不合法的。第一、未签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的约定,而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第二、被辞退也就是,单位要求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所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单位没有支付,可以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要求单位再加付百分之五十的补偿金;第三、若单位平时支付的加班费,不符合法律规定,加班费应当是按平时工资的1.5倍。也可以要求单位补足加班费。按照规定还可以要求加付,所克扣加班费百分之二十五的补偿金。注意: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话,得要收集相关的,能证明你确在该单位工作的证据,包括试用期的合同、工作证、工资条等资料。

  三、过了试用期被辞退没签合同

  在试用期期间,被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是没有经济补偿的,如果是无故辞退的话,是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的。关键点在是否能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有则无赔偿,无证据,则需要赔偿。但是如果双方连劳动合同都没有订立的话,是不存在双倍赔偿赔偿金这一说法的。因为,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无须支付任何资金。因为,既然已经上班了,并且有实际工作的证据,那就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相应的正常收入是肯定需要支付的。所以这半个月的工资是肯定需要支付给您的。

  劳动者在上班入职前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不予签订是要受到处罚的,劳动合同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合理保障,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试用期没签劳动合同辞退有补偿吗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