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标准 > 五级工伤认定标准

五级工伤认定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5-18 16:55:52 人浏览

导读:

职工在工作时间因执行工作任务发生了事故,要对于所受的工伤进行鉴定,那么五级工伤认定标准?工伤认定成为五级的待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职工在工作时间因执行工作任务发生了事故,要对于所受的工伤进行鉴定,那么五级工伤认定标准?工伤认定成为五级的待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五级工伤认定标准

  五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之一项;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以电生理检查为依据)等更多内容。

  (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

  二、工伤与劳务损害赔偿区别

  (一)责任主体不同。工伤赔偿的主体是限定性的。我国劳动法第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是指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劳务损害赔偿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也可以个体经济组织。

  (二)主体之间关系不同。工伤保险的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必须有劳动关系,非劳动关系,不构成工伤。而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不受劳动关系限制。

  (三)责任性质不同。工伤保险本质是劳动合同关系,主要是劳动保险法上的义务,而一般雇佣劳务赔偿是侵权责任(无因管理形成的人身损害赔偿为例外),是民法上的义务。

  (四)归责原则不同。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而劳务损害赔偿实行过错责任。如是一般侵权,还必须具有损害四要件。

  (五)性质认定不同。工伤须经过劳动部门认定,雇佣损害赔偿无须经过确认。工伤的认定有效和有资格的是劳动部门,劳动部门有权确定劳动者伤害是否是工伤,其它部门的认定均为无效。

  (六)举证责任不同。工伤赔偿除非用人单位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所为,方可免除责任。而劳务损害赔偿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对赔偿的一切事实,权利人均要举证证明。

  (七)赔偿时效不同。工伤赔偿的时效为60日,劳务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赔偿时效一年的规定,受害人明知和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可在一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律的保护,也可直接向雇主和有关单位主张解决,在主张权利时时效中断。

  (八)处理程序不同。工伤调解不成,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才能诉讼(仲裁前置),工伤赔偿在认定工伤后,除企业调委会调解时效中断外,申请劳动仲裁部门裁决,逾期不裁决的视为放弃权利。在裁决后15日内不起诉的,视为认可仲裁裁决。在仲裁裁决后,不服的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而劳务损害赔偿可直接通过诉讼解决。

  (九)赔偿范围和标准不同。工伤赔偿,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最低生活,其赔偿的范围仅限于人身伤害,并且给付金额受到法定标准的限制。对不同等级的工伤,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参照标准对工伤者进行赔偿。且不是一次性的。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所受损害和利益,一般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来赔偿,一般情况下,赔偿是一次性的。最明显的就是可以主张精神抚慰金。

  三、工伤认定成为五级的待遇

  (一)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

  (二)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三)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四)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

  (五)工伤赔偿: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级工伤为18个月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如果选择辞职不干了的话(单位无权解除合同,是自己申请解除),在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同时,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不同的地区对于工伤认定等级的待遇是不同的,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工伤认定成为五级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劳动者可以结合自己工作地所在区域政府的具体规定进行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级工伤认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五级工伤认定标准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