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知识 > 借款合同知识 > 借款纠纷 > 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司法解释

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司法解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7-03 13:28:40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借贷合同,很多时候当事人之间会产生纠纷,需要明确合同履行地,那么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司法解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借贷合同,很多时候当事人之间会产生纠纷,需要明确合同履行地,那么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司法解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司法解释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关于合同的履行地,依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不同,而有区别。民事实体法中的合同履行地一般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各自合同义务履行及其相对方接受履行的具体地点,除非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地另有约定。合同履行地是确定履行费用负担、标的物风险承担、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依据之一。司法实践中,合同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各自义务不同,相对应的履行地点则可能有异。特别是在合同当事人不只两方或同一个合同约定有多个给付义务时,可以存在多个合同履行地。具体而言,如果出现当事人没有约定且未达成补充协议,又不能依据交易习惯确定的情形,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则各国立法规定不一。

  从国内外立法情况来看,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债务往取主义。所谓债务往取主义,是以债务人的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典型立法国家有德国、法国、瑞士;

  (二)赴偿债务主义。这是与债务往取主义相对应的,以债权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则称为“赴偿债务”。典型立法国家或地区有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三)送付债务主义。以将标的物送到债权人、债务人住所地或营业地以外第三人所在地的,称为“送付债务”。…《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一十一条第三款原则上采债务往取主义立场。本质而言,这一规定是符合如下原则的,即在存在合同履行地争议的场合推定债务人承担最轻的债务。

  至于民事诉讼法中的合同履行地,则主要与合同案件的诉讼系属、确定管辖法院有关,在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应司法解释中并无系统规定。但就当前司法实践而言,民事诉讼领域中的所谓合同履行地,多以特征履行地为原则,实际履行地为补充。所谓特征履行地,是指只有首先确定反映特定合同特征本质的义务,才能确定其义务履行地。而该反映特定合同特征本质义务的履行地即为作为管辖依据的履行地。该原则尤其适用于双方都互负义务的双务合同。一般而言,具体合同中,不涉及货币给付的义务就是合同的特征本质义务。例如,在一般动产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在合同中的主要义务就是按约定交付动产,而买受人在合同中的主要义务就是给付货币。显然,将该动产交付给对方的义务就是买卖合同中的特征本质义务。至于实际履行地原则,则是在特征本质义务确定后,该义务是否实际履行,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例如,《民诉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三款“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什么是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地

  合同履行地合同“标的”的交付地点。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终于颁布施行。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以“争议标的”的内容确定履行地点,从而确定合同履行地和管辖权。根据该条规定,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不再根据合同性质判断,而根据当事人争议或者案件纠纷所针对的合同项下的某项特定义务确定履行地。

  三、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是怎么确定的

  对于民间借贷的合同履行地,如果当事人有约定的,按其约定;无约定的,由当事人协议补充;达不成协议的,根据借贷合同的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一般是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司法解释的相关知识,合同履行地是确定履行费用负担、标的物风险承担、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依据之一。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