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分配的规则
导读:
继承开始后,继承方式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办理等继承方式,这些继承有先后顺序的,那么遗产分配的规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先将老人的遗产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
(二)老人的遗产由他的父母(如果还在的话)、现在的配偶和所有的子女共同继承;
(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一)配偶。配偶是指符合结婚条件,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合法夫妻。另外,经法院确认属于事实婚姻的夫妻也取得配偶身份。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国法律还规定,于1950年婚姻法公布以前的妾,如双方不愿意接触关系的,也是夫的合法配偶。
(二)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三)父母。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四)另外,根据法律规定,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可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被收养人对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赡养较多的,除可依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以依照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的适当的遗产。继子女继承继父母遗产的,仍可作为生父母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同样,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仍可作为亲生子女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收养他人为养孙子女的,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老人去世遗产分配私自协议是否需要公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不经过公证的遗产分配协议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是否公证由当事人决定,不公证的并不因此影响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如双方依法签订相关协议,其约定是有效的,但属内部约定,不能对抗第三方。如果是全部第一顺序继承人签订了遗产分割协议,不存在合同无效或可撤销情形,一般认定有效,无需公证。老人去世后财产分配的顺序:有遗赠扶养协议的,遗赠扶养协议优先;没有协议的,看是否有遗嘱,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既没有协议,也没有遗嘱的,就按照法定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通过两种方式,一般是公证继承或诉讼继承,公证继承需要全部第一顺序继承人到场并按公证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等,并收取公证费用,一般公证继承费用比诉讼继承费用还要高。
继承开始后,遗产分配应当遵循等额均等原则、养老育幼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等,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遗产分配的规则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没有房产证的房子,继承人可以通过办理公证或者进行诉讼予以继承。继承人可以到区或市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由房地产测绘部门办理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手续,持继承公证书、房屋测绘等证明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继承登记;或者携带相关材料到住房所在地法院依法起诉,取得法院判决书后开具协助执行公函,凭此公函办理过户。
继承房屋后进行房屋买卖应当缴纳合同印花税、权证印花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免交纳契税,对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需要缴纳契税。
父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非农子女不可以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村集体确定分配方案,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个人没有所有权,不属于个人财产故不能成为遗产。父母过世后该户内除了非农子女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村集体重新发包。
父母过世后,父母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一般不可以继承,但该户内的其他人可以继续经营。土地经营权由村集体确定分配方案,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个人没有所有权,不属于个人财产故不能成为遗产。父母过世后该户内没有其他人的,土地经营权由村集体重新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