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非法行医罪 > 非法行医罪认定 > 非法行医民事纠纷立案标准

非法行医民事纠纷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25 11:07:56 人浏览

导读: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医生也是通过专业的学习以及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只有取得了执业证才能成为一名医生。民间有不少的大夫,他们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也会有自己处理疾病的土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一旦发生纠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那么您知道非法行医民事纠纷立案标准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医生也是通过专业的学习以及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只有取得了执业证才能成为一名医生。民间有不少的大夫,他们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也会有自己处理疾病的土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一旦发生纠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那么您知道非法行医民事纠纷立案标准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非法行医民事纠纷立案标准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者死亡的;

  (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

  (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非法行医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主要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公共卫生。

  行医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职业,因此,国家对这一行业的管理极为严格。不仅对行医者的资格加以严格限制,要求行医者除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条件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资格,以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还对行医活动,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工作规范及制度,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非法行医,不仅扰乱了业已建立的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管理秩序,而且往往由于非法行医者不具备执业的资格和条件,医疗服务质量差,同时也侵犯了就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就诊人是不特定或多数的,故本罪侵犯了公共卫生。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

  情节严重,一般指非法行医,屡教不改的;骗取大量钱财的;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等等。“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是指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所称的二级医疗事故和三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指造成就诊人严重残疾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就诊人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

  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造成就诊人死亡是适用较重法定刑的情节。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一般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即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人。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4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执业许可证。不得展开诊疗活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人开展诊疗活动,就是非法行医的行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对病人伤亡结果存在间接故意的罪过而不是业务过失的罪过。因为,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既对自己缺乏行医技能和控制病情发展的能力是明知的,又对病人在得不到有效及时治疗时会伤残直至死亡是明知的,所以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对病人的伤残、死亡采取了漠然视之,听之任之的放纵态度。

  三、非法行医行为怎么处理

  有非法行医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

  第三百三十六条 非法行医罪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可能成立非法行医罪。所以,当我们身体不适时,还是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这样子也是一种对生命健康的保障。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非法行医民事纠纷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